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1-12
在司法鉴定程序开启阶段,委托人需要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出具委托书和身份证明。如果委托人委托他人代理,还需要提供委托书。委托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鉴定机构按其意图或特定目的提供鉴定意见。
在受理阶段,司法鉴定机构会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包括是否属于司法鉴定业务范围、鉴定事项的合法性、鉴定材料的真实性等。对符合要求的鉴定委托,会作出受理决定并与委托人签订鉴定协议书。
在鉴定阶段,司法鉴定机构会指定或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并实时记录和签名鉴定过程。不同的鉴定事项会采用不同的鉴定方式。
补充鉴定阶段是根据委托人的请求进行的,主要原因包括委托人增加新的鉴定要求、发现鉴定事项有遗漏、提供或补充了新的鉴定材料等情况。补充鉴定是原委托鉴定的一部分。
重新鉴定阶段的开始有三个原因,包括鉴定的程序不合法、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并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由、法律规定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新鉴定。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一般应高于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
复核鉴定阶段是司法鉴定机构自我审查的环节。鉴定事项完成后,司法鉴定机构会指定专人对鉴定的实施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采用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情况进行复核,如发现问题会予以纠正。
在完成委托的鉴定事项后,鉴定机构会向委托人出具司法鉴定文书,其中包括司法鉴定意见书和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文书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盖章,并应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
根据我国民诉法的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人出庭时,鉴定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如果鉴定人拒不出庭,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司法鉴定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评断鉴定过程和结果是否合法以及鉴定结论是否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经过审批并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必须具备规定的条件和执业许可证。
2. 鉴定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并且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
3. 鉴定程序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4. 鉴定的步骤、方法和标准必须经过法律确认并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5. 鉴定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和内容要求,并且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司法鉴定法律或行政法规。司法鉴定制度的规定主要分散在《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这些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之一。
2. 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归司法机关。
3. 司法鉴定人的权利和法律责任。
4. 重新鉴定的程序。
5. 鉴定人的出庭义务。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还呈现出证据法的雏形,对司法鉴定的举证责任、鉴定申请和委托、鉴定人的权利保护等作了规定,为司法鉴定制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