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2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根据法院的规定,起诉状副本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发送给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通过答辩状,被告可以对原告提出的起诉事实、理由和根据以及请求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答辩,阐明自己的理由和要求,并提供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法院可以全面了解诉讼双方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合理、合法和及时地处理案件。
答辩状是被告以书面形式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反驳和辩解的一种法律权利。其目的是使被告能够在开庭审理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辩解,同时也使法院能够尽快了解双方争议的焦点,有利于查清事实并公正地审理。被告是否书写答辩状可以由其自行决定,答辩是被告的权利而非义务。被告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也可以选择放弃这一权利。然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并不会影响法院的审理。如果超过15天的法定期限,被告没有提交答辩状,法院将不再等待,并视为被告放弃了提交答辩状的权利,继续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当然,被告不提出答辩状并不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被告仍有机会在开庭审理中详尽地发表意见和主张,并进行辩驳。
民事答辩状是民事案件被告或被上诉人在收到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后,在法定期限内,针对原告的起诉状或上诉状的事实、理由及诉讼请求,作出答复和辩驳的文书。
在文书上部正中写明“民事答辩状”,在标题下方写明答辩人的基本情况,与起诉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相同。同时,应明确案由与原告(或上诉人)纠纷的性质。文书名称的字体应比正文大一号。
答辩理由是答辩状的核心部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对事实部分进行答辩:对起诉状(或上诉状)中所述事实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表示意见。如果所诉事实全部不能成立,应全部予以否定;如果部分事实不能成立,应部分予以否定,并提供反证来证明符合客观真实的事实,以反驳原告或上诉人。
(2) 对适用法律方面进行答辩:首先,如果事实有出入,必然会引起适用法律的错误,论证理由可以简要阐述;其次,如果事实没有出入,但原告对实体法条文的理解错误,提出了不合法的要求,可以依法进行反驳;最后,如果原告起诉(或上诉人上诉)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没有具备引起诉讼发生和进行的条件,可以就适用程序法律进行反驳。
(3) 提出答辩主张:在提出事实和法律方面的答辩之后,应明确自己的答辩主张,即对起诉状或上诉状中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是否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并明确表达对本案的看法,请求法院驳回起诉或上诉。
在文书右下方,分两行写明致送机关,即“此致XXXX人民法院”。附注明本答辩状副本的份数、物证或书证的件数,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址。最后,答辩人应在文书右下方署名,并注明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