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有哪些类型和原则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05
土地登记的类型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土地总登记的情况包括从未进行过土地登记的地区以及需要对原已登记过的区域进行全面重新登记的情况,如大规模土地整理或国家法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等。
初始登记
初始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行的统一登记,也称为确权。初始登记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土地权属并完备地籍资料。
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是指已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以及相关内容发生变化时,对变化内容进行的补充和修正。变更登记的情况包括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土地权利人姓名、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
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原因进行的登记。
其他登记
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更正登记是指在发现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有错误时进行的登记。异议登记是指当土地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时,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的登记。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签订土地权利转让协议后,按照约定持转让协议申请的登记。查封登记是指根据人民法院提供的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在土地登记簿上进行的(预)查封情况的登记。
土地登记的原则
依法原则
土地登记必须依法进行。
属地管辖原则
属地管辖原则要求土地登记机关在一个登记区内只能有一个土地登记部门来进行登记,并且土地登记资料应当保持完整性。同一个登记区内的土地登记资料只能由一个土地登记部门来建档保存,不能由多个部门来分别保管。
申请原则
土地登记机关办理土地登记时,一般应由土地权利人或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审查原则
土地登记机关必须对土地登记申请和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查。
公示原则
土地登记必须向社会公众显示和公开。这不仅表现在土地登记资料可以公开供人查阅,而且贯穿于土地登记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