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留置送达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法律知识

法院判决书留置送达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23-09-16

 
87942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是需要送达给双方当事人的,双方当事人是需要签收的。对于一审人民法院判决,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就开始计算上诉期限的。二审人民法院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就会发生法律效力。那么,法院判决书留置送达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法院判决书留置送达:保障送达效果的一种方式

留置送达的定义和要求

留置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拒绝接收诉讼或法律文书的情况下,通过见证人见证,把诉讼或法律文书留置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留置送达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 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2. 在送达回证上要明确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3. 送达人和见证人必须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

留置送达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留置送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实际效果:1. 法定要件难以实现:送达人邀请基层组织或单位代表到场的行为缺乏强制力,对方的配合程度完全取决于自由意愿,无法强制签名或盖章。2. 不利于隐私保密:留置送达需要有关基层组织或单位的代表到场,可能导致邻居或其他人的围观,进而泄露当事人的隐私。3. 难以邀请见证人:寻找并邀请基层组织或单位的代表作为见证人十分困难,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他们可能不愿意承担见证人的责任。4. 容易激化矛盾:留置送达可能引发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被告方可能认为送达人接受了原告的好处,对送达人员产生恶言伤害。5. 效率相对较低:遇到抵触情绪的当事人,送达人员需要进行大量解释工作,而且受送达人住所的情况不确定也会严重影响留置送达的效率。

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如果受送达人拒绝接受诉讼文书,并且有关基层组织或单位的代表及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送达人可以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综上所述,留置送达作为保障送达效果的一种方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送达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留置送达的实效性,需要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离婚判决书的生效时间
  2.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3. 发现漏罪刑事判决书的撰写方式
  4. 民事判决书
  5. 承兑公示催告程序的步骤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一、钱某的起诉状或法院的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
  2. 法院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审理程序
  3. 如何查询判刑情况
  4.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5. 离婚案庭审时间: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6. 离婚夫妻房产变更的法律程序
  7. 请问刑事跟刑事附带民事的差别是什么呢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