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送达时,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公告送达的期限为六十日,即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在进行公告送达时,法院应当在案卷中详细记录公告的原因和经过。
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的方式将诉讼文书的相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特殊送达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告送达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或规则:
法院可以选择在法院的公告栏或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对于法律有特殊要求的公告方式,应当按照要求进行公告。
如果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公告应当明确说明起诉或上诉的要点,受送达人的答辩期限以及逾期答辩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地点、时间以及逾期不出庭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果公告送达判决书或裁决书,应当说明裁判的主要内容。如果该裁判是第一审法院作出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理的人民法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告送达起诉状或上诉状副本时,应当明确说明起诉或上诉的要点、受送达人的答辩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辩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对于公告送达判决书或裁定书,应当说明该判决或裁定的主要内容。对于一审判决,还应当说明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理的人民法院。然而,在实践中,法院很少在公告内容中明确写明上述信息,这导致即使受送达人看到了公告,也无法知晓送达的主要内容。
公告的开头通常只注明受送达人的名字,而没有注明其个体特征。由于我国同名同姓的情况很常见,这导致被公告人的身份不明确,被告无法确定是否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