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31
离婚案件中,短信作为证据的使用非常普遍。例如,可以用来证明一方有外遇,或者证明财产前属关系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只要能够可靠地保证短信内容自最终形成时起保持完整且未被更改,即使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或者在数据交换、存储和显示过程中发生形势变化,也不会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这样的短信就可以满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随着手机的普及,法院不得不研究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效力问题。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方式,通过将人们表达的意思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信号网络传输至对方手机,呈现在对方的手机屏幕上。同时,通信营运商的服务器上也会有相应的记录。因此,手机短信具备证据的客观属性。证据的关联性或相关性指的是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手机短信的收发是发短信者占主动而收短信者处被动的关系,短信的收和发是一种对应关系。因此,两个特定手机号码之间的短信收发可以被认定为两个特定用户之间在特定时间发生的通讯行为。
然而,由于手机短信是相对较新的事物,立法上对于短信作为证据的效力认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目前国内法院很少就此问题作出代表性的判决。因此,在使用短信作为证据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进行证明。
无论是录音还是录像,一般都是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证人直接的表述。特别是对于离婚案件中当事人的自述,往往可以认定为自认。一旦这些自述反映在录音资料或录像材料上,当事人若想推翻这些自述,就需要提供反证。这类证据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更能反映客观事实,因此,这类证据的证明力较强。
在婚姻案件中,获取类似证据往往不能让取证对象知晓,或者只能采取秘密手段。因此,当事人一方往往会说很长时间,但不能将要取证的内容表述出来。
一般只能在提起诉讼或与对方正式谈离婚之前,才能取得这类证据。此外,绝大多数视听材料证据都是围绕着对方当事人收集的。当另一方当事人心存戒心时,这类证据很难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