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的法定原因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回避的法定原因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13

 
87356
回避适用于民事诉讼的所有程序,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再审,同时对执行程序也适用。一些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对回避问题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这里只说明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回避的法定原因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和执行人员。与刑事诉讼一样,证人不适用回避,只要知道案情就可以成为证人。

1. 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

回避对象之一是与本案的当事人存在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人。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回避对象之二是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的人。

3. 曾担任过本案相关角色

回避对象之三是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人。

4. 与办案律师存在亲属关系

回避对象之四是与办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存在夫妻、父母、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人。

5. 存在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

回避对象之五是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关系,包括姻亲、同学、同事、师生等,可能会对案件的公正处理产生影响。

6. 禁止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

审判人员、监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7. 参与过本案工作的人员不得再参与其他程序

凡在一个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工作的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处理。

8.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根据《法官法》的规定,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
  2.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
  3.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
  4. 回避的适用情形
  5.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赡养纠纷答辩状范文
  2. 购房合同备案流程
  3. 职务侵占证人出庭的法律规定
  4. 拆迁款起诉状的格式与内容
  5. 当事人是否可以多次申诉?
  6. 善意取得的要件
  7. 想离婚怎么协议财产保全申请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