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03
当执行异议申请被法院驳回后,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对该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1. 保障案外人的实体权利,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异议理由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异议理由不成立,法院将裁定驳回。对于裁定不服的案外人和当事人,如果认为原判决或裁定错误,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尽管执行异议程序确立了案外人提起异议的权利,但该程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执行员对案外人的实体权利进行审查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案外人就其实体权利与相对人进行辩论的权利,从而不利于案外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其次,驳回案外人异议的裁定不能上诉或复议,即使案外人对裁定不服,也没有后续的救济方法。
再次,中止执行仅是执行程序的延缓和阻却,与权利保护的彻底性要求相矛盾。
最后,当执行异议对原裁判提起再审时,如果再审认为原裁判并无不当并向法院提出书面说明,应恢复执行。此时,案外人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保障。
2. 切实保护各方主体的合法利益
当案外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均可以提起诉讼,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