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2-17
在案外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并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案件中,执行法院应当不再区分执行行为和执行标的,而是统一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对执行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的审查,以及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的审查。在制作裁定书时,应当明确指出对执行行为是否违法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的异议决定不服,则不能申请复议,而应当另行起诉。即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的,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司法实践中,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时,立案庭并不进行审查,而是由执行部门首先进行实质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执行部门将案件提交给立案庭进行形式审查并登记备案,同时将案件录入案件流程管理系统。
对于案外人不服执行机构作出的案外人异议裁定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通常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予以立案受理。
对于案外人不经过异议程序,直接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即使执行法院有执行管辖权,也不应受理。然而,如果案外人直接向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并且该法院知道该执行标的处于另一法院的执行程序中,则不应立案,并应告知当事人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如果该法院不知道该执行标的处于另一法院的执行程序中,则该有管辖权法院应当立案,并根据查明的情况裁定驳回异议当事人的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