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5
在侦查过程中,经侦、刑侦部门根据需要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以下是特殊情况下的具体规定:
对于跨辖区办案的情况,办案单位必须取得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办案单位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和扣押物品、冻结款项,并且不得以传唤、拘传为名将被拘传人带离当地。
对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提请逮捕的情况,必须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许可。对乡镇的人大代表采取以上强制措施的,必须在执行后立即报告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如果在执行拘留时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必须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报告。在依法执行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中,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必须暂缓执行,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如果已经执行,必须立即解除,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
对政协委员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情况,必须及时通报给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在对政协委员执行拘留、逮捕前,必须向其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
对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等措施时,必须报省公安厅批准。对犯罪嫌疑人呈请批准逮捕的情况,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将批捕情况及时报告省公安厅。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经省公安厅批准,可以依法扣留其护照。对外国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或执行拘留、逮捕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外事途径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如果当事人要求不通知,可以不通知,但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声明。对于需要变更外国人强制措施或作释放处理的情况,必须报省公安厅批准。对于对港澳台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单行扣留护照或其他证件的情况,必须由市级公安机关审查批准,并在24小时内报告省公安厅。
留置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传唤和拘传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必须出示拘留证。除非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拘留后应在执行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将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
被拘留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次日起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对于案情复杂、期限界满不能终结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而对于部分重大复杂案件、犯罪集团案件、流窜犯罪案件,经省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