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3-07
调解执行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需要缴纳执行费却存在争议。根据相关规定,执行费应根据具体情况全额缴纳,但实际操作中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减半收取,有的减免,更多的则是全额收取。
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撤回执行申请后执行费的承担问题。《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仅对撤诉的诉讼费承担问题作出了规定,规定了“撤诉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对于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的执行费承担问题,可以参照该条进行解决。
《关于规范民事执行和解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执行和解案件的申请执行费,由执行法院按照和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数额确定。”这意味着执行法院会根据和解协议确定的履行数额来确定申请执行费的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6条规定:“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如果申请执行人经济困难,人民法院也可以酌情减免执行费。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诉讼费用缴纳办法》对执行费收取并无特别规定,多数地方仍然全额收取执行费,即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或当事人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结案甚至撤回执行申请。这导致一些被执行人对此持有抵触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