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审程序20个操作节点详解(含138个步骤指引)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庭审程序20个操作节点详解(含138个步骤指引)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7-26

 
85394

开庭审理程序及相关规定

一、查明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

1.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按照规定的顺序查明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并及时向审判长报告未到庭的情况。

2. 自然人出庭需要提交居民身份证,法人或其他组织出庭需要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和营业执照副本。诉讼代表人出庭需要提交律师执业证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等相关材料。

3. 诉讼代理人出庭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如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等。

4. 核实诉讼参与人提交的材料,如社保证明、劳动合同等,以确保其真实性。

二、宣布法庭纪律

5. 开庭前,审判长应宣布法庭纪律,要求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遵守法庭纪律,包括不得鼓掌、喧哗、哄闹,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不得录音、录像、摄影或通过网络传播庭审情况等。

6. 对于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审判长可以采取口头警告、训诫、强制带出法庭等措施,严重情况下可以处以罚款、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

三、核对诉讼参与人身份

7. 审判长应核对各方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包括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地、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

8. 对于委托代理人的身份核对,应核对其姓名、所在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及职务,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

四、宣布开庭

9. 宣布开庭前,审判长应敲击法槌一次。

10. 宣布开庭时,应简洁明了地宣布开庭的内容,包括案由、审理程序等。

五、宣布案件由来及审理方式

11. 根据案件类型,宣布案件由来及审理方式,如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或第二审程序案件。

12. 如有重要程序事项,如追加当事人、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等,应简要说明。

六、宣布审判组织组成情况

13. 宣布审判组织组成情况,包括审判长、合议庭成员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确定合议庭成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二审案件为第四十条)的规定,本院决定由(代理)审判员×××担任审判长,与(代理)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担任书记员。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本院决定由(代理)审判员×××独任审理本案,×××担任书记员。

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

为提高庭审效率,建议在开庭前将《民事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举证通知书》、《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通知书》和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送达各方当事人,明确告知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在开庭审理时,只需对上述文书的送达情况予以说明,而不再另行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以节省庭审时间。

审判长说明上述情况后,应询问各方当事人是否知悉自己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可以要求法庭对诉讼权利义务、诉讼风险和举证责任的具体内容予以释明;法庭也可以对诉讼能力比较低的当事人给予适当诉讼指导,以确保审判的公正和公平。

处理申请回避事项

在当事人确认知悉诉讼权利义务后,审判长应询问各方当事人是否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和书记员回避。

如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要求其说明理由。如果当事人提出法定的回避理由,法庭不必审查该理由是否成立即应宣布休庭。

当事人确认不提出回避申请的,庭审活动继续进行。

引导当事人陈述

上述庭审准备阶段结束后,审判长应当宣布:“现在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当事人陈述、归纳小结、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和法庭认证的顺序进行。

庭审活动一般由审判长主持。根据庭审的需要,审判长可以委托其他合议庭成员主持法庭调查活动,但应向诉讼参与人说明,可以表述为:“法庭调查由(代理)审判员×××主持。”

当事人陈述依次按照原告(上诉人)、被告(被上诉人)、(原审)第三人的顺序进行。

在各方当事人陈述前,可以要求其当庭宣读《当事人据实陈述保证书》。

二审案件在当事人陈述之前,法庭可以根据庭审的需要,宣读原审判决或者裁定的主要内容。

在当事人陈述的基础上,法庭可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决定是否组织当事人进行补充陈述。当事人补充陈述的,法庭应当引导当事人针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补充陈述相应的事实和理由。补充陈述的内容应避免重复。

对于一审案件,如原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当庭申请撤回起诉的,法庭应视当事人是否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决定是否准许撤诉。

对于二审案件,如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法庭应当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同意由本院一并审理;如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一并审理的,法庭应当告知原审原告或原审被告另行起诉。如各方当事人均同意一并审理的,法庭可以将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作为审理范围,并要求相关当事人阐明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由对方当事人进行答辩;法庭也可以不一并审理,但应当告知原审原告或原审被告另行起诉。

对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当庭申请撤回起诉的,法庭应当征询其他当事人的意见,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可以准许撤诉;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不应准许撤诉。

确定法庭调查范围

在当事人陈述的基础上,法庭可以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上诉请求)、没有争议的事实和诉讼争议焦点进行归纳小结,并征询各方当事人的意见,最终确定法庭进一步调查的范围和重点。

如果经过庭前会议,并已组织当事人陈述的,法庭认为再行组织当事人陈述已无实际必要的,经作必要的说明和征询当事人意见后,即可直接进行归纳小结。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围绕当事人的上诉请求进行审理;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理,但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

各方当事人陈述一致或者都认可的事实,除涉及身份关系以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或者与其他证据有冲突的外,经合议庭评议确认后可以直接予以认定,主持人可以当庭宣布:“以上事实,各方当事人陈述一致或均予认可,足以认定”,并宣告:“以上经法庭认定的事实,无须当事人举证、质证。”

实践中,如果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没有或者基本没有争议,且根据当事人陈述即可直接认定全案事实的,经合议庭评议确认后,即可宣布法庭调查结束。

诉讼争议焦点包括:事实争议焦点、证据争议焦点、法律适用争议焦点。法庭归纳争议焦点的依据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答辩意见以及证据交换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焦点的归纳必须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但并不意味着法庭必须听从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的意见只作参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庭审中对其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证据交换程序及庭前会议程序)认可的事实和证据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责令其提供相应证据。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理由成立的,可以列入争议焦点进行审理。该条规定意味着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当事人对事实、证据反悔,但必须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当事人反悔。这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中实施的诉讼行为,在第二审程序中对该当事人仍具有拘束力;当事人推翻其在第一审程序中实施的诉讼行为时,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理由不成立的,不予支持。该条规定的是二审禁反言原则,即当事人对于自身在第一审程序中实施的诉讼行为,在第二审程序中不能轻易推翻。这同样缘于诚实信用原则。

庭审举证

法庭调查范围内的某一具体事项所对应的举证应当逐一、有序地进行,即实行“一事一举”,直至法庭调查范围内的全部事项举证完毕。

法庭应当引导当事人依法正确举证。当事人当庭出示证据时,应当说明证据的名称、种类、来源、内容以及证明对象。

由法庭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和说明(在各方当事人举证之后进行);由当事人申请法庭调取的证据由该当事人出示和说明。

法庭应当引导举证当事人根据具体调查事项,有针对性地提供证据材料。具体包括:(1)书证和物证,应出示原件、原物;不能出示原件、原物的,可以出示复印件、复制品、照片或者抄录件等(须与原件、原物核对无异);(2)视听资料,应出示原始载体并当庭播放;不能出示原始载体或者当庭播放有困难的,可以其他方式播放或者提供抄录件等(须与原件核对无异);(3)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因故未出庭作证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出示证人书面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检查笔录的原件。如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以及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作证的,另按出庭作证的程序举证、质证;(4)对于属于无须举证、质证范围内的证据,法庭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无须举证、质证。

法庭应当引导当事人根据具体事项提供有关证据。具体事项的举证应当有序进行,切忌在没有确定具体调查对象的情况下就组织当事人举证、质证。

法庭调查应当有序进行,如果涉及前置的程序性问题,应先行调查处理;其他实体性问题的调查原则上按时间的顺序或者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有序安排,逐一进行。关于程序性问题的先行处理:法庭调查事项涉及诉讼主体的适格、案件的管辖和主管等必须先行处理的程序性问题,法庭应当经调查、辩论后,先行作出处理。程序性问题处理完毕,如果有必要进行实体审理再进行实体审判。如果应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移送管辖的,案件则不必进入实体审判。

对于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的处理

法庭要求当事人说明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法庭应当要求其说明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并在笔录中明确记录。如果必要,法庭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拒不说明理由或不提供证据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拒不说明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或不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成立,或者是因为当事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逾期提供证据,法庭不应接纳该证据,不组织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

逾期提供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逾期提供证据,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庭应当接纳该证据,组织质证,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该当事人进行训诫、罚款。罚款的数额由法庭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裁量。

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即因一般过失)逾期提供证据,法庭应当接纳该证据,组织质证,并对当事人进行训诫。

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即当事人对于逾期提供证据无过错),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视为没有超期举证,应当按照正常证据对待。

接纳逾期提供证据后给对方当事人准备反驳证据的时间

如果法庭接纳逾期提供的证据,应当给对方当事人一定时间准备和收集反驳证据,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当庭质证。

对方当事人因逾期提供证据增加的必要费用的赔偿

法庭根据上述情况接纳逾期提供的证据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本案中要求对方当事人赔偿因此增加的必要费用,包括交通、住宿、就餐、误工和证人出庭作证等费用。对此,当事人可以在本案中增加诉讼请求,或者另案提起诉讼。

证人作证

当庭传唤证人出庭作证

在当庭举证过程中,举证当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请传唤证人出庭作证,经法庭审查准许后,可以传唤证人出庭作证。

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如果有证人出庭作证,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传唤申请,由法庭通知证人出庭作证。通知书应告知证人作证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作伪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当事人在开庭时直接带证人到庭后申请法庭传唤出庭作证的,因事先未经法庭通知,故法庭不应准许,但对方当事人同意并经法庭审查认为可以出庭的除外。

证人基本情况和与案件当事人关系的说明

证人出庭就座后,法庭应要求证人报告本人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与本案当事人的关系。

证人权利和义务的释明

法庭应向证人释明其权利和义务,包括出庭作证的义务、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禁止使用猜测、推断或评论性的语言、禁止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证言以及如实回答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同时,法庭应告知证人如有作伪证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说明证人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提问,其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证人宣读保证书

在确认证人知道作证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作伪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后,法庭应要求证人当庭宣读《证人如实作证保证书》,并在保证书上签名或捺印。如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法庭应告知其不得作证,并退庭自行承担相关费用。但是,如果证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不得进行上述证人宣誓程序。

证人陈述和回答问题

根据法庭提示的调查事项,证人应就其了解的案件事实作连贯性陈述。证人陈述后,法庭可按顺序引导举证当事人和质证当事人向证人发问,证人应如实答问。在当事人发问后,法庭可以向证人发问案件的事实问题。当事人或证人对法庭发问有异议的,可以向法庭提出,异议是否成立由合议庭评议确定。

证人的出庭和退庭

某一证人陈述证言及接受询问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组织各证人之间进行对质。在证人回答发问结束后,法庭应令其退庭,并告知其待闭庭后审阅笔录和签名。如果需要再次出庭,法庭将再行传唤。

庭审质证

引导当事人正确质证

法庭应当引导当事人依法正确质证。当事人质证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辨认与反驳。

一事一举、类举类质

庭审质证实行“一事一举”、“类举类质”的方式进行,即各方当事人就某一具体调查事项的全部举证完毕后,由对方当事人进行质证。

质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质辩

法庭应当引导质证当事人首先作出是否认可的意思表示。如果不认可,应提出具体的理由,并组织当事人展开质辩。

质辩的进行

法庭应当引导当事人围绕证据事实进行质辩,并制止当事人就案件的实体处理及适用法律问题进行辩论。质辩至少进行一个轮回,在质证当事人提出反驳的基础上,进行辩解和辩驳。法庭认为有必要,可以组织多轮次的质辩。

质证当事人提出反证的处理

在质证中,质证当事人提出相应的反证的,法庭应当当庭组织举证和质证。

已经认可的证据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程序及庭前会议程序等审理前的准备阶段认可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保密证据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规定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举证、质证。

补充证据和事实调查

在确认证据和事实后,法庭可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还有其他事实需要调查。如果当事人申请调查其他事实,经法庭评议许可后,应组织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如果法庭经评议认为无调查必要的,可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庭审认证

庭审认证的主持

庭审认证和认定案件事实阶段,应由审判长主持。根据庭审的需要,审判长可以委托其他合议庭成员主持法庭辩论活动,但应向诉讼参与人说明。

庭审认证结论的宣布

庭审认证和认定案件事实,合议庭可以当庭或休庭进行评议,对证据进行审查核实并做出认证结论、对案件事实做出认定。能够当庭宣布认证、认定结论的,应当当庭宣布;不能当庭宣布的,在下次开庭时或宣判时宣布。合议庭当庭评议并宣布认证、认定结论的,可表述为:“经合议庭当庭评议确认,……。”合议庭休庭评议并宣布认证、认定结论的,审判长先宣布:“现在休庭,由合议庭对本案的证据和事实进行评议。”宣布休庭后,应告知当事人复庭的时间。法官重新入庭和宣布继续开庭程序同当庭宣判程序。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能够当庭或暂时休庭评议认证的,尽可能当庭认证,就证据和事实的认定向当事人宣布,在此基础上组织当事人进行法庭辩论,以便法庭更加充分地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不当庭认证的情况

如果不能当庭认证,应向当事人作出说明。对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及证据所涉及的本案讼争事实,待合议庭评议后再作认证和认定。

其他事实调查

在庭审认证和认定案件事实后,法庭可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还有其他事实需要调查。如果当事人申请调查其他事实,经法庭评议许可后,应组织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如果法庭经评议认为无调查必要的,可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的范围和规则

法庭应向当事人释明法庭辩论的范围和规则。当事人应当围绕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结合各自的诉讼请求或诉讼主张,就案件的性质、法律的具体适用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问题展开辩论。当事人对证据和事实的认定产生的争议属于法庭调查的内容,不作为法庭辩论的范围。在法庭辩论中,辩论发言应当经法庭许可,用语文明,不得使用讽刺、侮辱的语言,语速要适中,以便法庭记录,发言的内容应避免重复。在法庭辩论的过程中,如有违反规则的言行,法庭将予以制止。

对等辩论和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分为对等辩论和互相辩论两个环节。首先由上诉人、被上诉人、原审第三人依次进行对等辩论发言,再由各方进行互相辩论。

对等辩论的发言

对等辩论发言一般不宜重复诉状的内容。一轮辩论结束,法庭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下一轮辩论,如进行下一轮辩论,应强调发言的内容不宜重复。法庭根据需要可限定每一轮次各方当事人辩论发言的时间。

互相辩论的发言

在互相辩论环节,当事人要求辩论发言的,应向法庭举手示意。经法庭许可,方能发言。当事人未经许可而进行自由、无序的辩论发言或辩论发言的内容重复的,法庭应予制止。

调查和审查的中止

在辩论中发现有关案件事实需要进行调查,或需要对有关证据进行审查的,主持人应宣布中止法庭辩论,恢复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结束后,应宣布恢复法庭辩论。庭审活动恢复到辩论中止时的阶段。

一、法庭辩论结束前的程序

113. 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征询

在法庭辩论结束前,经确认各方当事人无新的辩论意见,法庭应征询原告(上诉人)是否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上诉请求)。一审案件还应征询被告是否提出反诉、第三人是否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

114. 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合并审理

在第一审程序中,如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或者被告提出反诉,或者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的情况下:(1)依法可以与本案合并审理的,法庭应当合并审理,主持人应当宣布:“对于原告增加(或变更)的诉讼请求(或者被告提出的反诉,或者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法庭决定与本案合并审理。”宣布合并审理后,主持人应当征询当事人是否当庭举证、答辩或者要求给予答辩期限、举证期限,当事人均同意当庭举证、答辩的,主持人应当宣布:“中止法庭辩论,恢复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结束后,宣布:“恢复法庭辩论。庭审活动恢复到中止时的阶段。”当事人要求给予答辩期限、举证期限的,主持人应当宣布:“本案择期另行开庭审理,现在宣布休庭(敲击法槌)。”休庭后的程序同闭庭后的程序。(2)依法不宜与本案合并审理,法庭决定不合并审理的,主持人应当宣布:“对于原告增加(或变更)的诉讼请求(或者被告提出的反诉,或者第三人提出的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法庭决定不与本案合并审理,原告(或被告或第三人)可以另行起诉主张权利。本案法庭审理继续进行。”

115. 上诉人增加或变更上诉请求的合并审理

在第二审程序中,如上诉人增加或变更上诉请求的情况下:(1)依法可以与本案合并审理的,法庭应当合并审理,主持人应当宣布:“对于上诉人增加(或变更)的诉讼请求,法庭决定与本案合并审理。”宣布合并审理后,主持人应当征询当事人是否当庭举证、答辩或者要求给予答辩期限、举证期限,当事人均同意当庭举证、答辩的,主持人应当宣布:“中止法庭辩论,恢复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结束后,宣布:“恢复法庭辩论。庭审活动恢复到中止时的阶段。”当事人要求给予答辩期限、举证期限的,主持人应当宣布:“本案择期另行开庭审理,现在宣布休庭(敲击法槌)。”休庭后的程序同闭庭后的程序。(2)依法不宜与本案合并审理,法庭决定不合并审理的,主持人应当宣布:“对于上诉人增加(或变更)的诉讼请求,法庭决定不与本案合并审理,上诉人可以另行起诉主张权利。本案法庭审理继续进行。”

116. 上诉人为原审原告的调解

如上诉人为原审原告,其增加或变更的上诉请求是在第一审程序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而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117. 上诉人为原审原告的合并审理

如上诉人为原审原告,其增加或变更的上诉请求是在第一审程序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之外独立的诉讼请求,法庭应当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同意由本院一并审理;如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一并审理的,法庭应当告知上诉人另行起诉。如各方当事人均同意一并审理的,法庭可以将增加的诉讼请求作为审理范围,并要求上诉人阐明增加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由对方当事人进行答辩;法庭也可以不一并审理,但应当告知上诉人另行起诉。

十六、当事人最后陈述

119. 当事人最后陈述的顺序

当事人最后陈述按照原告(上诉人)、被告(被上诉人)、(原审)第三人的顺序,依次进行。

120. 当事人最后陈述的内容

当事人最后陈述的内容,主要是归纳本方诉讼意见,以及就案件的具体处理向法庭提出最后请求。最后陈述的内容须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121. 给予当事人自由发言机会

由于整个庭审活动都在法庭主导下进行,当事人陈述发言以及其他诉讼活动均受法庭的约束,当事人没有充分、自由的发言机会。因此,在当事人作最后陈述时,法庭有必要给予当事人一次自由的发言机会。一方面,可以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当事人充分表达思想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当事人的心理需求,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充分说话”的地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在作最后陈述时,法庭不宜打断或制止当事人发言;如果当事人陈述过于臃长或者陈述的内容多次重复或者陈述的内容与案件没有直接关联的,法庭方可适时给予提醒、劝阻、引导。

十七、法庭调解

122. 当庭调解的条件

如各方当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均出庭参加诉讼,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有特别授权,且均表示愿意调解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调解过程不公开,但当事人同意公开的除外;调解协议内容不公开,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因当庭调解的过程必然涉及调解协议的内容,故当庭调解就意味着调解过程与调解协议内容的双公开。因此,除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公开的以外,无论当事人是否同意公开调解过程,法庭均不应组织进行当庭调解。审判长应当宣布:“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法庭决定不组织当庭调解,法庭将在闭庭后组织调解;如法庭调解不成,合议庭将依法作出判决,宣判时间另行通知;庭审结束,现在宣布闭庭(敲击法槌)。”

123. 终结调解的程序

如当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未出庭参加诉讼,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没有特别授权,或者有一方当事人表示不愿意调解的,审判长应当宣布:“鉴于原告(上诉人)或被告(被上诉人)或(原审)第三人不愿意调解(或者当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未出庭参加诉讼,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没有特别授权),法庭终结调解。”宣布终结调解后,法庭视案件审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当庭宣判:(1)如果决定进行当庭宣判的,审判长应当宣布:“现在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敲击法槌)。”宣布休庭后应告知当事人复庭的时间。(2)如果决定不当庭宣判的,审判长应当宣布:“合议庭将于闭庭后对本案进行评议,并依法作出裁判,宣判时间另行通知,庭审结束,现在宣布闭庭(敲击法槌)。”宣布闭庭后可以告知当事人,如果当事人还有调解意愿,可以申请合议庭进行调解,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合议庭将依法作出裁判,宣判时间另行通知。

十八、休庭评议

124. 休庭评议的程序

休庭评议通常是在合议庭决定当庭宣判的情形下,对案件进行评议并作出裁判的程序。审判长应当宣布:“现在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并敲击法槌一次。宣布休庭后,应告知当事人复庭的时间。法官退庭并立即进行评议。

125. 评议的程序

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应先由承办法官对认定案件事实、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适用法律等发表意见,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审判长作为承办法官的,由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对案件的裁判结果进行评议时,由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审判长应当根据评议情况总结合议庭评议的结论性意见。合议庭成员应当认真负责、充分陈述意见,独立行使表决权,不得拒绝陈述意见或者仅作同意与否的简单表态,同意他人意见的,也应当提出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进行分析论证。

126. 评议后的裁判

评议后,合议庭应当依照规定的权限,及时对已经评议形成一致或者多数意见的案件直接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十九、当庭宣判

127. 当庭宣判的程序

休庭评议完毕,书记员应召集当事人及合议庭成员继续开庭,并由审判长宣布:“(敲击法槌后)现在继续开庭。”

128. 无法当庭宣判的情况

原定当庭宣判的,但经合议庭评议后未能作出裁判或评议决定不当庭宣判的,审判长应当宣布:“鉴于合议庭评议后未能作出裁判(或评议决定不当庭宣判),合议庭将于闭庭后再行评议,并依法作出裁判,宣判时间另行通知,庭审结束,现在宣布闭庭(敲击法槌)。”

129. 当庭宣判的内容

经合议庭评议,能够当庭宣判的,审判长应当宣布:“经过合议庭评议,评议结论已经作出。现予宣布:……。”

130. 宣判的内容

宣判的内容包括:(1)认证结论(先前已宣布的认证结论除外);(2)裁判理由;(3)裁判结果以及诉讼费的负担;(4)宣告二审判决,应明确本判决为终审判决;(5)宣告一审判决,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上诉权利;(6)宣告一审离婚判决,应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关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当事人陈述以及裁判文书的尾部等内容,在当庭宣判时无须宣读。

131. 宣判后的说明

在审判长宣告裁判结果(即裁判文书主文)前,由书记员宣布:“全体人员起立。”合议庭成员、书记员、诉讼参与人及旁听人员均应起立。

132. 宣判结果的说明

决定当庭宣判的案件,宣判完毕后,审判长应敲击法槌一次;书记员请全体人员坐下后,审判长应对裁判的书面文本作出说明,表述为:“除判决(裁定)结果外,本判决(裁定)的其他具体内容以书面文本为准。”同时,依次询问原告(上诉人)、被告(被上诉人)、(原审)第三人对判决(裁定)的意见,并由书记员将当事人的意见记录在案。

133. 文书送达的说明

宣判完毕后,审判长应对文书送达问题作出说明。经询问,确认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间内到法院接受送达的,审判长应宣布:“请当事人于××××年××月××日××时××分到××××(地点)领取判决书(裁定书),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来领取的,视为送达。”当事人要求邮寄送达的,审判长应宣布:“法庭将根据当事人确认的地址邮寄送达判决书(裁定书),邮件回执上注明的收到或者退回之日即为送达之日。”注意: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裁判文书。

二十、闭庭

134. 宣布闭庭

全部庭审活动结束后,审判长应宣布:“庭审结束,现在宣布闭庭”,并敲击法槌一次。

135. 退庭

审判长宣布庭审结束后,书记员应组织退庭,宣布:“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退庭。”待合议庭成员退庭后,宣布:“请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退庭。”

136. 阅读法庭审理笔录

退庭后,书记员应要求各诉讼参与人阅读法庭审理笔录并签名或盖章。诉讼参与人一般应即时阅读法庭审理笔录并签名或盖章,如诉讼参与人要求择期阅读法庭审理笔录的,书记员通常应不予准许;如诉讼参与人坚持要求择期阅读的,书记员可以准许,但应向其交待阅读笔录的时间和地点,并说明不如期阅读笔录的,视为对笔录记载的认可。书记员应记明该情况并与相应的庭审录音、录像资料一并附卷。诉讼参与人阅读笔录后,认为笔录有遗漏或差错的,可以要求书记员补正,书记员不同意补正的,诉讼参与人可以在笔录中予以注明或者提交书面说明附卷。诉讼参与人拒绝在法庭审理笔录上签名或盖章的,书记员应记明该情况并与相应的庭审录音、录像资料一并附卷。

137. 法庭审理笔录的签名或盖章

法庭审理笔录签名或盖章的合法性标准:(1)笔录的每一页均应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签名或盖章;(2)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在记录其出庭情况的页面签名或者盖章;(3)笔录应由合议庭成员最后审阅,并在笔录的每一页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

138. 结束庭审录音、录像

以上全部庭审程序完毕后,结束庭审录音、录像并制作光盘附卷。

延伸阅读
  1. 新民事诉讼法的小额诉讼程序
  2. 索要工资打官司要多久
  3. 非讼程序一审终审正确吗
  4. 解析工龄计算的相关法律问题
  5. 高法民事再审开庭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在法院执行庭可以录像吗
  2. 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可以一并担任吗
  3. 法院执行时和解能解除限高令吗
  4. 无牌无证摩托车被派出所扣押能拿回来吗
  5. 房产查封7年无法解封怎么办
  6. 强制执行终结后是否影响征信
  7. 配偶是失信被执行人还能贷款买车吗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