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争议与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求职者应向用人单位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争议与解析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2-01

 
82547
转眼又到校园招聘季,找工作成为应届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那么遇到招聘单位会限制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以及性别,那么遇到这些怎么办?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分析相关知识。

教育部发布通知:校园招聘严禁限定院校和性别

校园招聘活动禁止歧视性信息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校园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此外,高校还需要加强维权教育,以防范危害毕业生权益的不法行为。

提高招聘活动效率

为了提高招聘活动的效率,各个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重要作用,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招聘活动。高校还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色,提供相应的就业见习岗位。同时,要简化和加快毕业生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等转递和手续衔接工作。

全面推行创业教育

《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高校应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于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应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此外,高校还应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为此,各地各高校需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并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统计未就业毕业生数据

根据《通知》,从2016年起,各地各高校需要重点统计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以及暂不就业的毕业生等指标。为了及时了解每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同时,院系也需要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要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

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需要在年底前编制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该报告应包括创新创业相关情况以及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升学、暂不就业等内容,以更加科学和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
延伸阅读
  1.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
  2. 妇女产假工资计算方法
  3.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
  4. 试用期工资的法律规定
  5. 严重失职的情况的法律判定标准

劳动法规热门知识

  1. 餐饮行业国庆上班的薪资计算方式
  2. 计件工资劳动定额的含义和形式
  3. 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的税务处理
  4. 行为规范及工作制度
  5. 科员的职务与级别
  6. 离职一年后,公司账不对,劳动者的责任如何承担?
  7. 员工招聘虚拟管理的方式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非全日制用工的基本权益
  2. 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拒付加班费该怎么办
  3. 劳务派遣中的损害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4. 集体合同与个人合同的区别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试用期约定的次数
  7. 试用期关于工资的规定

规章制度合同下载

  1. 用人单位聘用劳动合同范本
  2.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范本
  3. 大学生就业实习协议书范本
  4. 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