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工伤认定期怎么办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2-21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劳动者对工伤进行认定,都有期限限制,而并非任何时候都能进行工伤认定。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如果超过工伤认定期限该如何处理呢?具体步骤是什么 希望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超过工伤认定期怎么办
工伤认定权的目的和解决方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被赋予工伤认定权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在受到工伤损害后能够及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虽然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是常规情形,但并不排除双方对工伤性质的认可,也不排除司法活动对工伤性质的审查。因此,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工伤认定纠纷是可行的。如果这种方式不起作用,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查明事实的方式在诉讼中对事故的工伤性质进行认定。
申请工伤认定的责任主体
根据原《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而不是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只有在用人单位怠于申请工伤认定时,受害职工才能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虽然规定了受害职工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并没有规定受害职工必须提出申请。因此,申请工伤认定首先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其次才是受害职工可以行使的权利。当用人单位未履行该法定义务时,受害职工丧失了工伤认定的机会,并且承受了社保机构不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后果。这一后果完全是由用人单位的懈怠导致的,因此应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此,在受害职工提起的工伤损害赔偿诉讼中,人民法院应该进行实体审理,只要查明受害职工是在履行劳动职务时受到伤害,就应当确认受害职工的损害属于工伤,并判决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不能放纵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用人单位逃避法律责任。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问题上,不应严格区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以没有经过行政机构认定为工伤为由或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起诉。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与工伤损害赔偿纠纷的区别
尽管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和工伤损害赔偿纠纷都是解决受害职工的权利救济问题,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异同点。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解决的是在工伤认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承担受害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事宜。而工伤损害赔偿纠纷解决的是在用人单位未履行申请工伤的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受害职工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在这类案件中,受害职工主张的是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认为职工应该在拿到工伤认定书后再向法院起诉,即工伤行政认定是工伤损害赔偿的必经程序的观点是错误的。
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和救济途径
根据法官的提醒,劳动者一方(包括近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是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如果劳动者丧失工伤赔偿救济途径,可以尝试通过民事侵权赔偿途径主张救济。两种途径在维权的程序、申请时限或诉讼时效、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和项目、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重大过失时可否免责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劳动者应该在工伤事故发生后,在法定期限内(事故发生之日而非治疗终结时)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劳动者本人因伤行动不便,近亲属或工会组织也可以代为申请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