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知识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17

 
77048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合同、工资报酬、休假或者是工伤等方面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用过多种形式解决,那么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劳动争议的定义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这些纠纷主要涉及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

1. 协商解决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解决的结果需要当事人共同遵守。

2. 劳动争议调解

如果企业有委员会组织,劳动者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需要履行协议。

3. 劳动争议仲裁

当事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经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当事人同样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再做出裁决。调解书一旦送达当事人后生效,当事人对裁决没有异议的话,必须履行。

4. 提起诉讼

当事人如果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基层法院可以调解解决问题,调解书一旦送达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基层法院会做出判决。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如果经过调解达成一致,调解书送达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中级人民法院会做出判决,判决书送达后生效。

劳动争议的范围

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7.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8.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延伸阅读
  1. 国家赔偿时效及请求权行使
  2. 国家赔偿追责制度
  3. 行政拘留可申请国家赔偿吗
  4. 遗弃罪的性质及受理方式
  5. 如何追回恶意拖欠款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什么是法律援助
  2. 公司对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
  3. 一裁终局劳动者不服怎么办
  4.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及中断、终止规定
  5. 聘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6.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7. 我的中介不给我差价怎么办,我只有聊天记录,去劳动局投诉有用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劳动争议解决解决方案

  1.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2. 侵犯商业秘密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3. 违反竞业限制条款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4. 工伤仲裁的流程如何进行的
  5. 未成年工在劳动中的特殊保护
  6.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7.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股东出资协议书范本(最新公司法版本)
  2. 机票合作协议范本
  3. 个人股份代持协议范本
  4.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