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2-0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时,可以作出书面裁决、决定或通知,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该裁决、决定或通知,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如果确实超过了仲裁申请期限,并且没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法院将驳回其诉讼请求。
一审查明,原告李某于2007年4月2日开始在某公司工作,试用期为2个月。试用期满后,公司未与原告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一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2008年2月,公司停发原告工资。原告在3月底得知后,电话询问公司老总,被告知不要再来上班,双方解除了劳动关系。2008年7月23日,原告以书面传真的方式要求公司补发工资、奖金等共计13645元,但一直未得到补偿。因此,原告于2009年10月13日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补发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等。10月14日,仲裁委员会以原告申请超过仲裁申诉时效为由决定不予受理。原告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认为,在试用期满后的两个月内,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双方一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公司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原告经济损失,应当给予共计11850元的补偿。
被告认为,公司未收到原告的传真,原告也未向公司主张过权利。此外,原告申请劳动仲裁经仲裁委员会裁决,以原告超过申诉时效为由不予受理。被告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认为,原告在2008年3月底得知其被解除劳动关系,其权利受到侵害,仲裁时效开始计算。同年7月23日,原告向公司主张工资、奖金等补偿,仲裁时效中断,应从该日起重新计算。原告声称之后多次电话要求公司支付各项补偿,但未提供相关证据予以支持,因此不予认定。原告在2008年7月23日起一年内应向仲裁部门提起仲裁,但直至2009年10月13日才提起仲裁,其申请已超过仲裁时效。
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应尽早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以避免因超过仲裁期限而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