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13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既是企业财产的所有人、管理人,又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因此,当劳动者在此期间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具有双重身份。仅让劳动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将导致企业作为管理者不承担任何责任,这与公平原则不符合。
此外,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存在不对等性,企业作为劳动成果的享有者,应更承担经营风险。另外,企业的每项工作都由不同的劳动者完成,严格要求劳动者根据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将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全部转移给劳动者,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来说,这是不合理的。
根据双方约定和实际损失大小,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赔偿费用包括:
如果劳动者违反保密约定或竞业限制约定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导致损失,根据相关规定,可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进行赔偿。侵犯者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可以根据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来确定。同时,侵犯者还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如果员工在职期间因职务行为导致企业损失,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只能要求劳动者进行限额赔偿。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可要求劳动者承担经济损失的赔偿,并从其工资中扣除。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