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3-10-18
在计算工资时,需要了解日工资的计算公式: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适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因此,入职不满一个月的工资可以通过日工资乘以出勤天数来计算。
对于新老员工,在计算工资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月应发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日工资标准×具体工作日。
有缺勤的情况下,当月工资是日工资乘以出勤天数,而不是根据缺勤天数扣除相应的金额。
其他工资计算方法: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收入÷21.75×300%
公休日加班费=月工资收入÷21.75×200%
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考察的期限,但并不是劳动者的“白干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0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是试用期工资的法定最低标准。试用期工资既不能低于最低工资,也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挂钩。
根据《劳动法》第4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和工资水平,也有权自主确定试用期人员的工资标准。为了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标准应与用人单位本岗位的工资标准一致。然而,由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正式员工存在一定差距,《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同岗位最低档工资80%的标准。这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工作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3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时,应按照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且无法安排补休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对于按件计件工资制度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工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的,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照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适用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