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17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债券。在欧美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被归类为公司债券,而在我国和日本等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被称为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的发行能够有效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金来源和期限匹配方面的矛盾。通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动荡时容易出现储户大规模提款的现象,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向其他商业银行或中央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活动,这就带来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期限的矛盾。金融债券的发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例如为了满足一些长期项目投资的需求,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因此,发行金融债券有利于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进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和扩大长期投资业务。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金融债券的信用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根据利息的支付方式,金融债券可以分为附息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附息金融债券是指债券上附有多期息票,发行人定期支付利息;而贴现金融债券是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贴现发行,到期按面值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利息为发行价与面值的差额。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1年的贴现金融债券,发行价格为900元,到期时支付给投资者1000元,那么利息收入就是100元,实际年利率为11.11%(即100/900×100%)。按照国外通常做法,贴现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需要征税,并且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根据发行条件,金融债券可以分为普通金融债券和累进利息金融债券。普通金融债券按面值发行,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期限一般为1年、2年和3年。普通金融债券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只是利率较高。累进利息金融债券的利率不固定,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利率,并且随着债券期限的增加而递增。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的累进利息金融债券,第一年利率为9%,第二年利率为10%,第三年为11%,第四年为12%,第五年为13%。投资者可以在第一年至第五年之间随时兑付,并获得规定的利息。
除了以上分类,金融债券还可以根据期限长短划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根据是否记名划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根据担保情况划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根据可否提前赎回划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和不可提前赎回债券;根据债券票面利率是否变动划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累进利率债券;根据发行人是否给予投资者选择权划分为附有选择权的债券和不附有选择权的债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