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遗弃被害人的处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罪遗弃被害人的处理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9-28

 
68463

交通肇事罪遗弃被害人的处理

一、行为人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并隐藏或遗弃

根据《刑法》第232条和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情况,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在此,行为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将被害人从事故现场移开。
  2. 隐藏或遗弃被害人:行为人将被害人置于隐蔽的、秘密的地点或进行掩盖、伪装,使人在正常情况下难以发现或根本不能发现;或者将被害人转移到其他非隐蔽、非秘密的场所抛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只是将被害人留在现场任其自生自灭而自己逃逸,并未将被害人带离现场,这种情况并不属于遗弃。

二、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

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即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无论该目的是否得逞,都不会影响定罪。在实践中,行为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可能是出于抢救被害人的紧急需要,或者因为惧怕被害人亲属的非法报复等其他目的。然而,如果行为人在将被害人隐藏或遗弃后再逃逸,一般就足以认定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三、被害人死亡或严重残疾是因为隐藏或遗弃而无法得到救助

被害人最终死亡或造成严重残疾,并且该结果是由于被隐藏或遗弃而无法得到救助所致。这涵盖了两个方面:

  1. 如果被害人虽被隐藏或遗弃,但由于有他人提供救助或其他原因,未发生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后果,或者发生的后果未达到严重残疾的程度,那么对行为人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 如果被害人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后果在被隐藏或遗弃之前就已经发生,而不是由于被隐藏或遗弃而无法得到救助所致,比如在事故发生时就已经死亡或因伤势严重,那么同样不能对行为人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罪不谅解可否缓刑
  2. 交通肇事罪的刑期怎么计算
  3. 了解如何认定诽谤罪并确定相应刑罚
  4. 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处罚
  5. 交通肇事构成故意杀人吗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单方酒驾逃逸没构成犯罪如何处罚
  2. 交通肇事逃逸判刑的标准是怎样的
  3.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4. 开车撞到花坛后走了算肇事逃逸吗
  5. 肇事逃逸时间范围认定
  6. 交通肇事致一死负同等责任怎么判
  7. 肇事司机死后家属用赔偿吗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