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5-03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如果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责任人应当承担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的赔偿责任。在这里,“公民”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自然人。而“误工”指的是社会劳动,既包括未退休人员在岗在职时从事的本职工作,也包括无固定职业人员从事的临时性有偿社会劳动,以及退休人员从事的合法有偿服务的社会劳动。
根据上述规定,“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指的是由于受伤而导致一切劳动或工作耽误,从而减少的收入。这包括退休人员因伤无法从事正常有偿劳动而减少的收入。因此,如果退休人员在受伤后造成退休费用以外的其他劳动收入减少,这些减少的收入属于“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责任人应根据行业人员的收入标准予以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根据第二十条的规定,误工费的计算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误工费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从《民法通则》和《解释》对误工费的规定来看,并没有对受侵害者获得误工费赔偿的年龄作出限制。只要受害人因侵害而导致收入实际减少,都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误工费。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照其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可以参照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