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24-04-14
在人身伤害纠纷中,双方有时候会选择签订"私了"协议来解决纠纷。该协议通常规定侵权方向受害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并约定受害方不能再追究侵权方的其他责任,以达到一次性了结纠纷的目的。然而,私了协议的效力如何?能否真正了事?能否撤销?
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几起私了协议的案件,并对不同情况作出了不同处理,对私了协议的效力及其限制进行了明确。
在一起案件中,程女士起诉公交公司,称其在乘坐公交车下车时被车门夹伤,导致双侧手部、肩部红肿、淤血。公交公司仅在2010年9月份赔偿了900元,而程女士要求支付剩余的医疗费、交通费、营养费共计3000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签订了协议书,明确约定一次性给付程女士900元并写明"此事了解,今后互不再找",且程女士收钱后亦在收据中写明"此事已结"。程女士要求另行付赔偿,但该协议书并不存在依法应被撤销、变更、无效或解除的情况。因此,法院驳回了程女士的请求。
根据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程女士与公交公司达成的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并且已经履行完毕。因此,程女士要求公交公司另行赔偿的请求不能成立。
在另一起案件中,王先生与李先生因停车问题发生纠纷,导致李先生受伤。经公安机关调解,王先生的母亲刘女士与李先生的妻子达成赔偿协议,约定王先生支付30万元赔偿金。然而,刘女士在支付了15万元后未支付剩余的15万元,李先生将王先生和刘女士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剩余的15万元及利息。
法院认为,刘女士与李先生的妻子签订的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均应遵守履行。王先生称协议系受胁迫而订立,但未提供证据,法院未采信其意见。因此,法院判决王先生和刘女士共同支付李先生15万元及利息。
根据法院的判断,私了协议一般为有效,侵权方不能赔偿少于协议约定的赔偿金。在该案中,王先生与刘女士签订的协议合法有效,并且刘女士作为王先生的代理人在协议上签字,视为自愿与王先生共同承担责任。
在另一起案件中,周先生在大排档被王先生用酒瓶砸伤左手,导致周先生需要住院治疗并花费医疗费1万余元。双方在派出所调解下达成协议,约定王先生赔偿周先生医药费600元,并约定不再为此事找对方麻烦。
然而,一个月后,周先生发现被砸伤的左手骨折,并花费了远远高于赔偿数额的医疗费。由于无法与王先生协商解决,周先生将其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认为,王先生将周先生的左手砸伤,应当承担责任。尽管双方在调解中已经达成协议并支付了部分赔偿金,但周先生后继发生的医疗费等损失与王先生的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法院判决王先生赔偿周先生1万余元。
根据法院的判断,私了协议合法有效,但如果协议中的赔偿数额过低,对受害人来说显得不公平,受害人可以要求增加赔偿数额。
需要注意的是,私了协议一般为有效,双方不能反悔,侵权方不能赔偿少于协议约定的赔偿金,受害方也不能撕毁协议要求侵权方多赔偿。然而,如果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协议,一方可以要求撤销协议。
因此,当事人在签订私了协议时应谨慎考虑,并确保协议的公平合理性。如有需要,可以寻求法律咨询或律师的帮助,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