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原则内容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调解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原则内容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1-29

 
66383
交通肇事是目前交通事故中主要类型,肇事后肇事者必须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给受害者,双方也会因赔偿的问题而争执不下,这时就得进行调解赔偿。那么,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原则内容是什么?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原则

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全面赔偿的原则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中,不能因双方或一方急于求成就丧失调解的基本原则。双方应该充分考虑到受害人的损失,并进行全面赔偿。

2. 公平、合理原则

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应该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调解不仅要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还要恰当维护被告人的权益。不能以赔代罚,即通过赔偿来替代刑罚,也不能因为被告人客观上不能多赔而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处罚。

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方式

公安机关的调解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诉讼前,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所造成的损失后,召集当事人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如果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的调解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中,如果双方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事后反悔,法院仍然可以在审理期间继续进行民事赔偿的调解。然而,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其效力如何认定以及法院对案件性质的确定是一个问题。

根据笔者的观点,在起诉前当事人达成的任何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对另一方当事人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从民法学理论观点来看,协议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是双方当事人意见一致的表示。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即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利人在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就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强制执行。

对于交通肇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纠纷的调解而言,虽然协议是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下达成的,但是协议的形成前提是当事人双方对协议内容的一致认可。因此,协议的形成并不是一种行政行为。对于调解协议,虽然行为人非依法律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但其仍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因此,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不履行而起诉的,或履行部分后又反悔而起诉的,法院应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提出反悔的一方应提供证据,除非其能够证明调解协议非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或显示公平,或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经法院确认无效或撤销,否则法院应确认原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都应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调解有什么程序
  2. 交通事故调解期限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3.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范围和标准
  4. 交通事故赔偿调解的计算方法
  5. 车祸后保险赔偿程序怎样进行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车辆营转非是否能延期报废
  2. 车辆变更需要什么手续
  3. 牵引发生事故的机动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多少
  4. 抵押车撞报废了保险赔给谁
  5. 高速压线违章怎么处理
  6. 轻微交通事故没有报警可以直接到快速中心处理吗
  7. 二轮摩托车无证驾驶什么处罚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