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0-09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驾驶人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 立即停车
车辆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必须立即停车。停车时,应按照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并开启危险信号灯。夜间事故还需开启示宽灯和尾灯。如果事故发生在高速公路上,还需要按规定在车后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在处理事故时,车辆驾驶人应保持头脑清醒、镇定,切记不要慌张。
2. 迅速报案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拨打“122”电话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报案时应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在警察到达之前,当事人不得离开事故现场。如果需要,当事人还可以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或消防部门求助。
3. 抢救伤者
如果事故导致人员受伤,车辆驾驶人应设法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除非受伤人员本人拒绝去医院诊断,否则一般可以拦搭过往车辆或通知急救部门、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抢救。对于可以在现场进行抢救的情况,车辆驾驶人应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如果没有过往车辆或救护车,也可以使用肇事车辆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但需要标明肇事车辆的着地点和伤员的位置,并留人看护现场。
4. 保护现场
保持事故现场的完整性对于判断事故原因和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交警到达之前,车辆驾驶人应保护好现场。除非为了抢救伤者或保护财产需要,不得擅自移动现场的肇事车辆、伤者或物品。如果必须移动,应标明位置。如果遇到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应使用塑料布、席子等覆盖痕迹,保护现场。在必要时,当事人可以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现场,避免现场遭受人为破坏。在标围现场时,应尽量不妨碍交通。如果车辆通行可能导致现场受到破坏或危及安全,可以暂时封闭现场,中断交通,等待交警勘察完毕后再行疏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发生时,当事人应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1. 造成人员死亡或受伤
2. 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并存在事实或成因争议,或虽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
3. 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
4. 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的车辆
5. 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其他设施
6. 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
7. 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嫌疑
8. 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