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交通事故责任可以采取何种救济方式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01
不服交通事故责任可以采取什么救济方式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作出之前的救济途径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交警部门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之前,会根据检验鉴定的结果做出认定。当事人对这个检验鉴定结果有一次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机会。交警部门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后,必须在两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给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的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如果当事人不提出申请,交通事故认定书一旦作出,交警部门将不再进行复议。
二、交通事故认定之后诉讼之前的救济途径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六条,公安机关督察部门有权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并依法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如果发现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三、诉讼阶段的救济途径
在诉讼阶段,如果相对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不满意,单独就认定书的内容提起诉讼是不被人民法院受理的。因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未产生实际影响,不属于直接调整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法律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认定先于对事故责任方违章行为的行政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在行政处罚作出之前,相对人与认定之间不具备提起诉讼所必须具备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当事人不能单独就交通事故认定内容提起行政诉讼。然而,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根据新道法第七十三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有责任认定事故责任,这与目前有效的道路交通管理方式是一致的。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依照新道法及相关规定明确拒绝作出或超过规定期限未能作出交通事故认定,构成行政不作为,可能会导致对交通事故责任缺乏权威性的认定,影响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产生的民事赔偿诉讼的处理,以及影响追究交通肇事犯罪者的刑事责任。因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履行交通事故认定的职责具有事实上的可诉性,当事人可以以不作为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责令公安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应严格按照行政程序作出交通事故认定。该程序包括现场勘验、立案、调查取证、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和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等阶段。这些程序性阶段可以通过现场图、现场勘查记录、立案登记表和相关证据来体现。程序具有独立于实体之外的价值,程序违法也构成行政违法,侵犯了相对人的权利,应承担行政法责任。如果公安机关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过程中程序违法,会影响相对人的权利,相对人可以以此为由提起撤销之诉。如果另一方相对人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可以作出不予认可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