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基金法 > 基金法法律法规 > 基金法法规法律知识

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20

 
64153
相比于股票而言,基金的风险小是非常低的,但是基金的收益也没有股票高,对基金的投资一般情况下是有很大的可能能够获得收益,当然其收益也是非常少的,这需要投资人慎重权衡。那么,并购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并购基金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

并购基金的资金募集是首要环节。虽然我国并购基金的融资渠道较窄,但在实际运作中,杠杆收购是主要的运作模式。由于并购基金主要投资于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涉及的收购金额庞大,因此杠杆收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旦并购基金运作失败,将面临巨额亏损,对母公司券商的财务影响也不容忽视。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券商在并购基金实际运作中应提高自身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制定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和风险隔离制度,坚持业务隔离和财务独立,防止并购基金业务的亏损扩散至整个集团。

二、委托代理风险

券商并购基金采用参股模式,未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在并购后的整合管理中,目标企业管理层可能凭借自身权力,做出违背并购方意愿的行为,损害并购基金的利益。为了约束目标企业管理层的行为,券商并购基金应在协议中订立特殊条款,保障权益的同时提高自身在目标公司的地位和影响力。例如,掌握重大事项的否决权,要求对关联企业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通过合同安排保障投资者权益等。

三、退出风险

并购基金运作的关键在于安全退出。在国际市场上,通过IPO、股权转让或目标企业管理层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是常见的做法。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上市条件严格,上市资源稀缺,股权转让市场也并不完备。为了保证并购基金顺利退出目标企业,券商并购基金应充分分析目标企业的特征,注重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并制定方案引导退出行为。在选择退出方式时,应兼顾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等其他退出机制,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但难度较大的IPO方式。在并购失败的情况下,清算退出也是明智之举。

结语

我国并购市场已初具规模,券商开展并购基金业务的时机正好。券商在客户资源、行业研究、业务改造、企业上市经验、基金资金的筹集及退出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作为被投资人,如果能够把握这一商机,将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延伸阅读
  1.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2. 证券上市的优点及意义
  3. 什么是股票融资
  4. 注册个人独资企业
  5. 风险投资的功能优势有哪些

基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本质
  2. 基金投资中需避免的行为
  3.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4. 股权质押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法律风险
  5. 公司债券交易投资者要有哪些投资原则
  6. 集合资金信托设立条件
  7. 有限合伙制度的确立有什么好处
基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