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款引发的所有权确认纠纷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18
拆迁补偿款纠纷案顺利调解结案
1. 案件背景
1998年11月,原告梁某以创办“福寿园”老年公寓的名义,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新桥村投资征用了4.2亩土地,并建设了1124.57㎡的老年公寓。在建设过程中,被告左某(尼姑)参与了该项目的经营和管理,并投入了部分资金。
2. 征用和补偿协议
2009年7月24日,由于九江市濂溪大道的建设需要,被告庐山区某局以拆迁人身份与原告梁某、被告左某签订了《九江市濂溪大道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根据协议约定,被告庐山区某局将征用“福寿园”及所属土地,并支付150万余元的拆迁补偿款。然而,在原告梁某与被告左某未能就补偿款的分配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被告庐山区某局于2009年10月20日将全部补偿款转入被告左某的银行账户,并被告左某随即取出了10.9万余元。
3. 诉前保全和诉讼
为防止被告左某将剩下的139.1万余元取走,原告梁某于2009年11月12日通过网络向庐山区法院申请诉前保全,并将被告庐山区某局和被告左某告上法庭。原告要求法院判决被告庐山区某局支付150万余元的拆迁补偿款给原告,并要求被告左某停止侵害拆迁补偿权益的行为。在诉讼过程中,原告梁某威胁称,如果案件处理不当,将采取过激手段阻止濂溪大道的建设。
4. 法院保全措施
为防止矛盾激化,确保濂溪大道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庐山区法院在原告梁某未能亲自到庭并且未能及时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决定采取保全措施,冻结了被告左某的银行账户。这为后续的调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 法院审理和调解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一方面耐心地向原告梁某解释其依法维权的方式,并告知其法院会公正审理案件,以消除其用过激手段阻止濂溪大道建设的念头。另一方面,法院对案件进行认真细致的审理,指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证据交换。通过庭前证据交换,将大部分证据(共1600余份)和案件事实在庭前固定和理清,使双方当事人对各自在案件中的诉讼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庭审和调解奠定了基础。
6. 调解协议
经过两次庭审,双方当事人于2010年4月29日达成调解协议:1. 拆迁补偿款共计1500353元,分配如下: - 被告左某已取款109064元归其所有; - 其余1391289元中,被告左某分得10万元,原告梁某分得1291289元。2. 未征用的土地权益及其他一切权益归原告梁某所有,被告左某放弃一切权利。3. 案件受理费9150元由原告梁某承担,财产保全费5000元由被告庐山区某局承担。
7. 结案和感言
2010年5月5日,梁某和左某按约到庐山区法院领取各自应得的拆迁补偿款。双方当事人对法院的细致和公正审理表示肯定,并对法官耐心调解促进和谐表示感谢。该案的调解结案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九江市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