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02
根据《合同法》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强制履行是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只有继续履行合同才能实现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因此,当双方就合同履行存在争议时,原则上应当继续履行。
(1) 根据《合同法》93条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享有解除权时,可以以承担解约定金的方式解除合同。
(2) 根据《合同法》110条规定,当法律上或事实上无法履行合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同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等情况下,可以不予继续履行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由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应体现他们的意思自治原则,并具有法律效力。然而,违约金条款可以进行调整,以体现司法干预原则。对于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幅度没有明确的尺度,调整的适当程度应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裁量,以实现合同正义为目标。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存在多种标准,如调整到实际损失、守约方实际损失的130%、实际损失的两倍等。因此,有必要对违约金调整的参照标准、调整幅度大小的参考因素、调整的限度以及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法律适用等进行探讨,以促进对违约金的合理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