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11
1、假借订立合同,进行恶意磋商
所谓“假借”即指明明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图,却以与对方进行谈判为借口,以损害对方利益为目的。在此情况下,行为人故意磋商、谈判,以故意给对方造成损害为主观心理状态。恶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真实的谈判意图,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损害对方的目的和动机。恶意是此类缔约过失行为构成的核心要素。
2、故意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此类情况属于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欺诈行为。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以某种欺骗行为使他人误入谬误并订立合同。无论何种欺诈行为都具备两个共同特点:(1)欺诈方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2)欺诈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根据《民事通则》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事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泄露指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他人,包括在要求对方保密的条件下向特定人或少数人透露商业秘密,以及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这种披露违背了权利人的意愿。不正当使用指未经授权使用商业秘密或将商业秘密转让给他人。例如,将商业秘密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直接利用商业秘密的使用价值,或未经合法授权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无论行为人是否从中获得利益,都可能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指除上述三种情形以外的违反先契约义务的行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常表现为一方当事人未尽到通知、协助、告知、照顾和其他义务,导致对方当事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情况。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给相对方造成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相对方因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所造成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1、直接损失
直接损失指因信赖合同成立和生效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实践中,对于缔约过失的直接损失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缔约费用,包括邮电、文印费用,前往订约地或察看标的物所支付的合理费用;(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所支付的费用,如为运送标的物或受领对方给付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信赖合同成立而购买房屋、机器设备或雇佣工人所支付的费用;(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所造成的实际损失;(4)因身体受到伤害而支出的医疗费等合理费用;(5)因支出缔约费用或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所支出费用而失去的利息等。
2、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指在缔约一方本可以获得各种机会的情况下,因另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法成立而丧失这些机会。间接损失主要包括:(1)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获利机会的损失,即丧失与第三方订立合同的机会所导致的损失;(2)因身体受到伤害而减少的误工收入;(3)其他可得利益损失等。
我国的《合同法》第42、43条规定了缔约过失的类型,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然而,这些规定仍然比较抽象简单,内容不够完善,操作性较差。例如,在损害赔偿范围等其他方面仍未明确,需要在以后的立法中进行充实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