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14
附随义务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处于从属地位。
一般来说,合同义务可以分为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两种,并且这些义务在合同成立时就已经确定。然而,附随义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履行一定的义务,以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合同法属于私法范畴,合同法中的大部分条款都是任意性规范,即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在契约自由原则的框架内自主决定合同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即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约定,也不影响该义务的存在。此外,当事人一般情况下也无权废止此类义务。
附随义务的确立反映了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弥补了传统债法的不足。诚信原则在现代民法中被称为“帝王条款”。当合同约定的内容无法通过合同解释明确时,法官应依诚信原则,对合同义务进行扩张,以补充合同内容,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附随义务具有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合同当事人很难在合同中约定附随义务的内容。而诚实信用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强制性效力,为确认和履行扩展合同义务提供了相应模式,弥补了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的合同自由原则引发的不正当竞争,达到平衡当事人利益、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目的。
附随义务的确立适度加重了债务人的义务。法律不仅要保障债权人实现给付义务,还要扩大对债权人利益的全面满足,加大对交易秩序的保护力度。法律要求债务人履行附随义务,从表面上看,似乎扩大了债权的内容,反映了法律对当事人利益保护的趋势。但实质上,这也反映了以权利为主兼顾社会本位的现代民事立法思想。只有在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全面保护的前提下,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才能稳定、安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良性循环。因此,法律通过约束债务人的附随义务,不仅符合社会现实经济生活的需求,而且具有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的双重功能。
传统债法理论以法律规定或有效成立的合同为形成债权债务的依据,并以法定或约定义务为债务人的履行范围。然而,随着诚实信用原则在债法中的运用,附随义务的理念被接受,传统的债法理论框架被打破,修正传统的债法相对性理论已成为必要。这是因为依据债法相对论或契约合意论已无法解释债务人义务的扩大,特别是从合同成立之前至合同消灭之后始终存在附随义务等问题。因此,一些学者以契约关系论来解释附随义务为何在合同之前或之后均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债的体系各阶段,附随义务和给付义务构成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义务体系,即“以主给付义务为核心,由近而远渐渐发展产生从给付义务,以及以保全给付利益为目的和维护相对人人身及财产为目的的附随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