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况并未具体列举,而是规定了合同可以中止履行的情况。因此,除非属于法定中止履行的情况,否则应当履行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条款: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够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支持中止履行的决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根据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应当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变更合同。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应当按照规定执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遭受其他损失,应当赔偿这些损失。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能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