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05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严谨、慎重,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履行。例如,合同中约定了质量检验条款、共同取样、检验方法和质量争议的检验机构,但在收货时未按约定时间进行共同取样,或未按约定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根据合同约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或根据诚实信用、善意履行合同的原则,应及时向对方进行通知、告知或催告。
当对方未按约定履行或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应及时向对方提出权利主张,发出通知,提出要求或要求其前来协商。
当对方出现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形时,根据自身合同履行利益决定是否解除合同,并确保解除合同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与合同订立和履行相关的证据。保存证据是为了在争议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时,为诉讼提供准备。
合同履行规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具体规范,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合同主体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要求。
合同履行的标的物或服务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合同履行的期限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合同履行的方式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应适当接受债务人的履行。
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应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
当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各方应主动承担责任,不得推诿。
合同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是由于债务人的原因,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免除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以根据法律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如果违约行为构成犯罪,违约人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合同全部不能履行是由于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以根据法律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一时履行不能是由于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待不能原因清除后,债务人应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但履行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规定。
如果合同履行不能是由于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债务人可以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实际履行责任,但对能履行的部分仍应继续履行,同时承担违约责任。如果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债权人无法实现订约目的,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合同履行不能是由于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债务人的法律后果表现为:(1)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在不能障碍消除前不负履行迟延责任;(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时,债务人有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并有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的义务;(3)除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