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31
原告和被告于9月5日签订了一份棉花购销合同。合同规定被告向原告供应甲级皮棉1000担,每担220元,共计22万元;交货时间为该年11月中旬;交货方式为原告自提;原告应向被告交付4万元定金。
合同订立后,原告立即向被告交付了定金,并于5天后与本省某纱厂订立购销甲级皮棉的合同,合同规定原告向纱厂供应甲级皮棉1000担,每担300元。如果一方违约应按价款的20%承担违约责任。
同年9月25日,被告法定代理人向原告的经办人打来电话,声称由于雨水过多,棉花长势不好,不能按合同约定的数量交货。原告立即派人赴被告处了解详细情况,后得知雨水问题并未影响棉花的收成,被告不愿交货的真正原因是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被告已与外市的一家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价格肯定高于被告与原告约定的价格。
原告多次要求与被告协商,希望被告能按期交货,但均遭到被告拒绝。原告为防止被告向他人交付货物,遂于当年10月10日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实际履行,如不实际履行,则应承担双倍返还定金,赔偿其利润损失,以及为其向纱厂支付6万元违约金的责任。
根据第一种观点,由于合同尚未到履行期限,原告无权要求被告实际履行合同义务,也不能追究被告的违约责任。只有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后,原告才可以提出上述请求。
根据第二种观点,尽管合同未到履行期限,但由于被告已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因此被告已构成违约。原告要求追究被告的违约责任是合理的。
根据第三种观点,尽管被告已构成违约,但原告不得要求被告支付6万元违约金。因为支付违约金是另一合同的问题。
在本案中,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为11月中旬。然而,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被告明确表示不能按合同规定数量交货,并且没有正当理由。原告多次要求与被告协商,希望被告能按期交货,但被告拒绝了原告的要求。被告的行为实际上构成了预期违约,也称为"明示毁约"。这种情况指的是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明确且肯定地表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义务,且没有正当理由。因此,被告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明确表示要毁约,即使这种行为发生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从性质上来说,也属于故意违约行为。
预期违约行为和履行期限到来后的拒绝履行行为都指的是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债务,并造成债权人利益损失的行为。在明示毁约中,债务人已经采取了一定的行动,明确表示他将单方面解除合同,解除债务的约束。因此,无论债务是否到达履行期限,都表明债务人已经构成了违约行为。根据这一点,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进行补救。
根据《合同法》第108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在本案中,被告无正当理由单方面提出终止合同,原告了解到被告不愿交货的真正原因是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被告已经与外市一家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皮棉购销合同,其价格将高于原告所提供的价格。被告之所以单方面终止合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原告曾多次要求与被告协商,希望被告能按期交货,但被告拒绝了原告的要求。显然,被告要求单方面终止合同的行为与履行期限到来后的拒绝履行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原告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获得违约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