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11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搬迁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安置全部企业职工。企业与职工应进行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如果企业与职工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一致,或者职工不愿意随企业搬迁到新工作场所,企业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对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在企业各项保险未实现市级统筹之前,搬迁企业应该保留原参保地的社会保险账户,并在新注册地开立一个新的社会保险账户。以企业搬迁之日为基准日,搬迁前企业在册的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其社会保险关系可以继续留在原参保地,并继续享受原参保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而搬迁后企业新招用的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在企业原参保地参保或在搬迁后所在地参保,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在全市企业各项社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后,企业搬迁后的社会保险关系要按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行属地管理。
本文所述员工搬迁安置与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形需要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在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以下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裁减人员后,如果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