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2-14
无名合同是市场经济和契约自由的产物,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事活动的多样化不断增加新的类型合同。虽然无名合同的主体多元,合同关系复杂,标的物广泛,但对于常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无名合同,随着立法的完善,会被列入法律明文中,成为有名合同。因此,对于未被法律明确规定名称和调整范围的合同,仍然属于无名合同。
中国经济合同法第8条列举了9个有名合同,并在最后加了一句泛指性的用语“以及其他经济合同”。这句话的本意是明确,只要符合经济合同法第2条规定的其他类型经济合同,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也应适用经济合同法。因此,在其他众多经济合同中,只要法律未规定其名称和调整范围的,仍然属于无名合同。
要解决因无名合同发生纠纷的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首先需要确定无名合同的一般原则。由于无名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因此它必须具备一般合同的要素,如主体、标的、经济目的、权利义务内容、违约责任和合同成立条件等。因此,在适用法律上,既应适用调整有名合同的一般原则,也应根据无名合同的抽象需求确定适用的法律原则。
在确定适用法律的原则上,需要遵循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的一般原则。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当事人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合法保护、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等。这些原则要求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遵循法律规定,保障他们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经济合同法总则规定,本法适用于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包括平等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的合同。因此,符合这一规定的无名合同都适用经济合同法。
平等、自愿、公平原则是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要求保障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地享有权利,自主决定权利义务内容,并负担风险。在订立无名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当事人可能存在认识错误或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控制能力有限,导致双方无法自行平衡权利义务关系。在审理无名合同案件时,法院应遵循平等原则,确认当事人之间的平等经济关系,并依法调整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事项。法院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决定权,只要没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一般不应认定合同无效,以体现当事人自主决定的完整性和风险责任承担的原则。
在裁判无名合同案件时,法院首先需要进行“找法”活动。这个过程包括确定适合调整该合同关系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司法解释等。由于无名合同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因此在确定案件事实、理清无名合同内在关系和确定案由之后,进行“找法”活动是公正、公平处理案件的必要途径。通过“找法”及对找到的法律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适用的法律,将案件限定在一定的法律调整范围内。公正、客观的审判解释是正确适用法律、正确裁判无名合同案件的前提。
对于纯无名合同、混合合同以及部分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联立的合同,可以采用类推适用原则。类推适用是指法院在处理具体无名合同案件时,由于法律无明文规定,可以参照最相类似的有名合同的法律、法规、立法意图和法理精神,对案件进行裁判。通过类推适用法律,可以弥补立法上调整无名合同的法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