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代为受领的法律效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法律知识

合同代为受领的法律效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61089
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项目进行,不得违反相应的规定,所以合同的受理应当由自己进行,除特殊情况为不得代为受理。那么,合同代为受理有法律效力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同代为受领的法律效力

代为受领会产生如下法律效力:

(1)如果合同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履行出现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的情形,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反之,如果第三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务人的履行时,仍然由合同债权人承担不利后果。

(2)基于第三人与合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约定,代为受领可以实现第三人与合同债权人之间债权债务的清结,从而实现合同法设计此制度的初衷,即效率原则的实现。

合同代为受领的条件

代为受领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可以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履行合同债务从而消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履行制度。代为受领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主要包括:

(1)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合同债务合法有效,这是产生第三人代为受领权的基础。如果债权无效,则第三人无代为受领的根据。

(2)合同债权人债务人约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受领方为第三人。这一条件使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行为被双方当事人认可为如同向债权人亲自履行,则在法律上实现清结合同债权债务的实际效果。

(3)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存在由第三人代替债权人受领债务人履行的约定。

我国《合同法》第64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须达成代为履行的协议,然而?有这一约定,第三人的受领权就会缺乏前提条件。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除了一些纯获利益的个别受领行为之外,第三人的代为受领通常以实现第三人与合同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为受领条件,如果仅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意思就实现代为受领,等于剥夺了第三人的选择权,因为第三人与合同债权人之间的债务与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务毕竟属于两种性质的债务,法律应当给予第三人拒绝的机会。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债权人与第三人的约定,在合同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时,则第三人根本无义务受领,则债务人不能顺利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延伸阅读
  1. 合同公证的作用和效力
  2. 集体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3. 中标人未交履约保证金是否能解除合同
  4. 工会法人未变更前劳动关系的效力问题
  5.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

合同类别热门知识

  1. 租赁合同
  2. 独家委托合同解除的方式
  3. 房屋租赁协议
  4. 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什么
  5. 代理关系终止应符合什么条件
  6. 合同专用章丢失了怎么办
  7. 网上合同纠纷应该如何解决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化妆师聘用合同范本
  2. 互联网软件开发合同范本
  3. 餐饮员工用工合同范本
  4. 监事竞业禁止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