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3-26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重大误解是指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对存在的事实做出错误判断。这些事实必须是在合同订立时已经存在的,而不是在合同订立后才发生的。例如,某人订立了一项土地购买合同,认为所购土地的价格将在一年之内上涨3倍。然而,一年之后,土地的价格并没有上涨,反而下降了。这种错误判断不属于合同订立时存在的事实的误解,而是对合同订立后将要发生的事实的误解。
如果同一人在订立土地购买合同时认为所购的土地有20公顷,但实际上只有16公顷,这种错误判断属于合同订立时存在的事实的误解。
重大误解所涉及的事实必须是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例如,在4月份,一位土地承包人签订一项合同,按当时的市场价格出售将在6月份收获的小麦,则订立合同时的小麦市场价格便构成了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重大误解必须是本质性的,一般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本质性的重大误解是指如果没有发生重大误解,表意人就不可能作出该意思表示。实践中,本质性的重大误解通常涉及行为性质、标的物、对方身份等重要因素。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受重大误解不利影响的合同方不承担重大误解发生的风险。换言之,对于与某一事实发生重大误解的风险已经被设想到或者考虑到相关情况的,该重大误解方应承担该风险,此时该重大误解方不能请求撤销合同。例如,某一建设工程合同规定勘查、设计、施工方已经了解土地的地质状况、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勘查、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并完全依赖自己的了解进行勘查、设计、施工,则建设方已经承担了对上述问题可能存在重大误解的风险,并无权再以这种重大误解为借口请求撤销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重大误解是由表意人重大过失所引起,该表意人不能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撤销合同。单方重大误解除了需要符合上述各项条件外,还必须是重大误解将使合同的执行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或者另一方事先有理由知道重大误解的存在或对重大误解的造成负有过失。然而,如果一方发生重大误解,而另一方已经依据合同的信赖行事,除非另一方也发生重大误解,或者另一方知道或应当知道重大误解但未提醒对方,使对方一直处于重大误解之中,否则不能主张重大误解。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尚未设定相关的具体规则。因此,如何认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主张将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与未成立的合同进行区分,并将重大误解的救济规则与合同解释的规则进行区分。此外,笔者还对构成重大误解的条件、误解的内容、重大误解的可宽宥性、放弃撤销权的行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然而,《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如何认定可撤销的合同。因此,重大误解的定义和认定在我国合同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仍然是一个尚未统一认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