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05
在甲企业向乙银行申请贷款时,大股东丙以个人房产作为抵押物,并完成了相关登记手续。然而,在贷款期限内,甲企业的股权被转让给了股东丁等人。现在,房屋登记机关以丙提供虚假材料为由撤销了抵押房产的证书。在这种情况下,抵押担保合同的效力如何?
律师解答:虽然登记机关以丙提供虚假材料为由撤销了抵押登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担保合同的其他内容无效。特别是丙作为抵押人,同时也是过错方,即使在追究过错责任时,丙也难以摆脱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担保合同仍然有效,尽管抵押权因丙的过错而未成立,抵押权人仍然有权向丙追究过错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乙银行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企业承担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责任,并要求股东丁承担连带责任,要求丙在其抵押范围内承担过错赔偿责任。另外,如果双方能够协商丙提供有效抵押物的置换,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争议。
对于甲企业在整体转让之前形成的债务,应由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按照出资比例承担。如果在整体转让甲企业时已经考虑了该债务因素,那么甲企业的所有债权债务最终将由股东丁承担。然而,如果在转让过程中未考虑到甲企业已形成的债务,包括或然性债务,则股东丁有权向其他股东追索。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又称附随性、伴随性,是指担保合同的成立和存在必须以一定的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被担保的合同关系是一种主法律关系,而担保合同是一种从法律关系。根据我国《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担保合同的订立目的是保障所担保的债务履行,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成立上的从属性、处分上的从属性、消灭上的从属性和效力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的成立必须以相应的合同关系的发生和存在为前提,并且担保合同所担保的债务范围不得超过主合同债权的范围。担保合同应随主合同债权的移转而移转,主合同关系消灭时,担保合同关系也随之消灭。担保合同的效力依主合同而定,可以与主合同同时订立,也可以在主合同订立后订立。
担保合同的补充性是指合同债权人所享有的担保权或担保利益。担保合同的补充性主要体现在责任财产的补充和效力的补充两个方面。
责任财产的补充是指担保合同在主合同关系的基础上补充了某种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使保障债权实现的责任财产得以扩张,或使债权人就特定财产享有了优先权,增强了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效力的补充是指在主合同关系正常终止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并不实际履行。只有在主债务不履行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才履行,使主债权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