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22
根据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依都公司于2005年8月29日成立。吴-洋于2007年9月13日与**依都公司签署了一份名为《授权经营合同书》的合同,其中**依都公司同意允许吴-洋使用其商标、商号和形象代言人图像来销售其产品。吴-洋向**依都公司支付了29800元的参股保险金,并约定在合同期满且没有违约的情况下由**依都公司退还该保险金。然而,2008年1月,**依都公司向包括吴-洋在内的加盟商发出信函,宣布公司因经营不善和运营成本过高而申请破产,并暂停一切经营活动。此后,**依都公司未再按照合同向吴-洋供货。2008年1月23日,**依都公司向吴-洋支付了中断供货补偿款2000元,并且吴-洋书面确认按照新的进货折扣标准履行合同。
根据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依都公司以拥有一定经营资源的企业身份,许可吴-洋使用其商标等经营资源并收取相应费用为目的,与吴-洋签订了一份《授权经营合同书》,该合同属于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根据特许经营合同的性质,特许人有义务向被特许人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企业状况、经营资源、特许费用和特许规模等信息,并且不得提供虚假信息。在判断特许人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时,应考虑特许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是否如实披露与特许行为存在重大关联的信息。根据调查结果,**紫昀国际企业集团是**依都公司为宣传推广目的而虚拟的企业名称;“依Q.in一派”商标并非韩国品牌,而是尚未注册的商标。**依都公司在合同签订阶段向加盟商提供虚假信息,具有诱导对方签订合同的主观故意。因此,**依都公司的行为构成了欺诈,吴-洋有法律依据要求撤销合同。在合同被撤销后,**依都公司应退还根据合同收取的参股保险金298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第五十八条和第七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决如下:
被告**依都服饰设计(北京)有限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依都公司上诉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并驳回吴-洋的全部诉讼请求。其主要上诉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