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13
原告赵先生诉称,2012年7月4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右堤路,被告李先生驾驶出租车载乘原告等4人由北向南行驶,在与被告刘先生驾驶的车辆相撞后,导致原告等人受伤,双方车辆损坏。交通部门认定被告刘先生负主要责任,被告李先生负次要责任。原告要求被告刘先生、被告李先生及被告李先生所在出租公司赔偿损失共计1.8万余元。
被告出租公司辩称,事故发生时被告李先生所驾车辆的计价器处于关闭状态,因此载乘原告不属于执行工作任务,出租公司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交通部门对本案事故责任认定适当,被告刘先生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被告李先生作为被告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在有偿驾车载乘他人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应属于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原告损害,故出租车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应承担次要赔偿责任。法院判决出租公司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共计1.1万余元。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使用计价器是否是判断出租车处于运营状态的要件之一。根据相关法规,出租车经营者必须严格使用计价器,按实际行驶里程计价收费,以保护乘客的利益。本案中,被告李先生作为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通过载客赚取利益,并收取了报酬,符合出租公司对其工作内容的基本要求。尽管报酬的数额是根据双方商定而非公司规定的方式计算,但这一违规行为并不影响其行为的性质,故被告李先生的行为应认定为职务行为,出租公司应当对原告的损失进行赔偿。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根据第二百八十九条,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根据第二百九十条和第二百九十一条,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并按照约定的或者通常的运输路线进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