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19-08-09
与城镇职工或者居民结婚的农村妇女,由于政策原因导致不能落户到男方,应当认定其仍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三十二、三十三条规定应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获得补偿的权利。而实践中,大多数情形是“嫁农女”出现的分配补偿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中规定,“妇女嫁入方所在村要优先解决其土地承包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出嫁妇女娘家所在村不得强行收回其原籍承包地。对于在开展延包工作之前嫁入的妇女,当地在开展延包时应分给嫁入妇女承包地。对于妇女嫁入时已经完成延包工作的,如当地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办法,应在“小调整”时统筹解决;如当地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则出嫁妇女原籍的承包土地应予以保留”,说明“嫁农女”的集体成员权益应在原籍和嫁入村之间按照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不能以户口或出嫁等理由进行推脱,而应以征地时有没有在婆家重新分到土地为准,以避免“两头落空”的问题。
对于入赘婿及其所带的子女,只要户口已迁入,且居住在当地,则村委会应保证其享有村民同等待遇,而不得以违反国家政策和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克扣或者减少入赘婿本应享有的和同村村民的同等待遇的补偿。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中规定,“妇女离婚或丧偶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原居住地应保证其有一份承包地。离婚或丧偶后不在原居住地生活、其新居住地还没有为其解决承包土地的,原居住地所在村应保留其土地承包权。”因此,该类妇女的征地款分配权应由户籍所在地即原居住地落实。
对于农业户口步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在上学之处将户口迁移至了学校,但是这只是为了方便学习管理,毕业后还是要迁回原籍的,并且在上学期间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还是要以其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收益为基本生活条件和基本生活保障,所以没有丧失其在村组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故不能剥夺其参与分配土地补偿款的权利。
由于其进城打工户籍仍在当地,仍旧依赖于集体土地生存,打工只是原有集体土地上收入之外的额外创收,不改变其原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故应与本村村民等额分配。
虽然超生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但如果已经接受相应的处罚且执行到位,则超生子女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活的基本事实仍旧决定了其作为集体组织成员新的一份子有权获得相应的征地补偿。
凡农业户口的服现役的义务兵,不能停止其受益分配;如在部队一旦提干或转志愿兵,有了固定工资,应停止其受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