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2-09
在加工承揽合同纠纷中,定作方往往以承揽方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约定或质量不合格为由提出反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承揽方通常选择以加工行为地为由向自己住所地法院起诉,而定作方则可能基于加工行为地非原告住所地、无故拖延时间、获得反诉或抗辩证据的时间、在协商过程中作为原告让步的条件等提出管辖权异议。
承揽方交付的工作成果是否符合约定成为争议焦点,因此可能需要进行鉴定。然而,由于定作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质量存在缺陷,鉴定程序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
定作方往往以质量异议进行抗辩或反诉,但由于证据有限,承揽人的诉讼请求往往被法院支持。
当事人在提交合同名称时表述混乱,导致合同关系定性错误,可能影响管辖法院的确定和违约责任的认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承揽合同的履行地为加工行为地,但加工行为地的确定存在困难,导致管辖法院的混乱。
定作方提出承揽方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约定作为拒绝支付款项的理由,不同案件对此的处理结果不一致,存在界限模糊的情况。
定作方主张质量瑕疵的证据不足,承揽方主张质量合格,因此鉴定成为必要的程序。然而,鉴定过程中可能遇到检材争议、技术问题无法确定鉴定机构、标准选择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