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目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担保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目的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6-20

 
409303
担保合同上签假名需要承担哪种责任

担保合同是指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而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或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协商形成的协议。当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担保合同以一定方式保证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是指担保合同的成立和存在必须以一定的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被担保的合同关系是一种主法律关系,而担保关系是一种从法律关系。根据我国《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担保合同的目的

担保合同的订立目的是保障所担保的债务履行,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

担保合同的四个方面的从属性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成立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的成立应以相应的合同关系的发生和存在为前提,且担保合同所担保的债务范围不得超过主合同债权的范围。
  2. 处分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应随主合同债权的移转而移转。
  3. 消灭上的从属性:主合同关系消灭,担保合同关系也随之消灭。
  4. 效力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的效力依主合同而定。担保合同可以与主合同同时订立,也可以是主合同订立在先,担保合同随后订立。

担保合同的补充性

担保合同的补充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责任财产的补充:担保合同在主合同关系的基础上补充了某种权利义务关系,使保障债权实现的责任财产得以扩张,或使债权人就特定财产享有了优先权,增强了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2. 效力的补充:在主合同关系正常终止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并不实际履行。只有在主债务不履行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才履行,使主债权得以实现。

法律咨询:担保合同上签假名需要承担哪种责任?

律师解答:如果故意签假名的事实被证明,则仍需按合同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约定担保合同不从属于被担保的合同的,若被担保的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并不因之而无效。《担保法》第14条和第59条也明确规定了最高额保证和最高额抵押,允许为将来存在的债权预先设定保证或者抵押权。

延伸阅读
  1. 民法典的保证责任免除有什么规定
  2. 连带保证合同的权利主张方式
  3.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4. 法律上留置权适用范围
  5. 抵押担保合同保证金算吗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买卖合同
  2. 房屋租赁合同的管辖法院确定方法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4. 合同签约日期的法律效力
  5. 服务合同
  6. 医疗器材采购协议
  7. 仓单注册的定义和流程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投标委托保证合同范本
  2. 委托保证合同
  3. 个人住房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4. 连带责任保证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