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约有什么风险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17
租房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约可能存在的风险
1.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定义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8岁以下的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8岁到18岁之间的人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情况下,未满16周岁以及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没有自己的劳动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签署租房合同时都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病人也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 如何确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签约之前,可以通过互相查看对方的身份证来确认其法定年龄。对于未成年人,还需要查看其户口本以及父母的身份证。此外,观察其行为举止是否有明显异常,如果有可疑情况,应联系其家人确认其精神状态。对于精神病人,需要查看其结婚证、户口本或其他能够证明监护人身份的文件。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约的处理方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签约时,必须要求其法定代理人在场,并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出租或承租房产并签署相关合同文本。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父母,而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是其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4. 已经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约后的处理方式
以一个案例为例,患有精神病的小王将自己的房屋委托给中介出租,中介经纪人未能发现小王的精神异常,并与求租者小张签订了租房合同。小张向小王支付了一万元的押金和三个月的租金。然而,小王的家人以小王患有精神病且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拒绝执行该合同。小张因急需租房而支付了款项却没有住房,于是将小王和中介公司告上了法院。法院判决认为,由于小王是精神病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该租赁合同无效。小王的法定代理人应退还小张支付的一万元押金和租金。中介公司与小张协商解决方案,最终中介公司帮助小张找到了其他房源,问题得以解决。根据以上案例,对于已经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约的情况,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是与其法定代理人协商废除合同。如果没有涉及租金和房屋交割等问题,一般可以达成共识。然而,如果租客已经支付了押金和房租,根据法律规定,在废除合同时应退还所支付的款项。如果协商不能解决,租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做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