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合同变更的类型有哪几种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27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签订合同后,如果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的,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合同变更的情形,协商好后签订补充的协议,那么常见的合同变更的类型有哪几种?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常见的合同变更类型
1. 债务人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此时履行合同的债务将转变为损害赔偿债务。
2. 合同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而成立
在合同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而成立的情况下,以及合同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成立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场合,有权人可以诉请变更或者撤销合同,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将裁决是否变更合同。
3. 情势变更导致合同履行显失公平
当情势变更导致合同履行显失公平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变更合同,法院或仲裁机构将根据职权裁决是否变更合同。
4. 当事人协商一致变更合同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变更合同。
5. 形成权人行使形成权使合同变更
形成权人行使形成权的权利,可以导致合同的变更。
合同变更的特征
合同变更具有以下特征:
1. 当事人协商一致
合同变更通常是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的结果,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此外,合同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进行变更,例如情势变更。
2. 只是合同内容的变化
合同变更只是对原合同关系的内容进行某些修改和补充,而不是对合同关系的全部变更。
3. 只能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
合同变更只能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如果合同尚未成立,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因此无法进行合同变更。如果合同已经完全履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已经消灭,也无法进行合同变更。
4. 仅对未履行部分产生效力
合同变更使合同增加新的内容或改变合同的某些内容。合同变更仅在变更的范围内使合同原有内容消失,而变更之外的合同内容继续有效。合同的变更一般不涉及已履行的部分,只是对未履行的部分产生效力。
合同变更的方式
对合同的变更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方式。根据情事变更原则,变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需要经过法院裁决的方式进行变更。当事人协议变更合同时,有时需要采用书面形式,有时则无此要求。债务人违约导致合同变更一般不强求特定方式。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除了法律规定的变更和人民法院的裁决外,合同变更主要是通过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当事人变更合同的合意本身就构成合同,因此,合同变更适用合同法关于要约和承诺的规定。希望变更合同内容的一方首先向对方提出变更合同的要约,要约应包括希望对合同的哪些条款进行变更,如何变更,需要增加、补充哪些内容。对方收到后进行研究,如果同意,以明示的方式答复对方,即为承诺。如果不同意或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补充意见,双方经过反复协商直至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