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24
根据《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提起撤销权诉讼时,如果只将债务人列为被告,没有将受益人或受让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受益人或受让人为第三人。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撤销权并非诉讼法上的权利,而是实体法上的权利。撤销权是债权的附属权利,通过赋予债权人撤销权,扩大了债权的权能,使债权人除了请求权外,还具有撤销的权能,使债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物权的功能。撤销判决有三种具体形式: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发现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可以做出撤销判决。同时,《最高法院解释》第59条规定,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的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撤销权人是指因债务人的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而使债权受到损害的债权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如果债权人为多人,可以共同享有并行使撤销权。如果债权为连带债权,则所有债权人可以共同行使撤销权,也可以由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提起诉讼。如果数个债权因同一债务人的行为受到损害,则各个债权人均有权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请示的范围仅限于各自债权的保全范围。
撤销之诉分为可一并审理的诉讼和不可一并审理的诉讼。如果两个或两上以上债权人以同一债务人为被告,就同一项债务提起撤销权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如果只有一个债权人提起了撤销之诉,其他债权人只是请求债务人清偿债务或承担违约责任,并未提起撤销之诉,则虽然被告相同,但由于诉讼标的和性质不同,不能合并审理。
债权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条件包括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并且这些债权能够成为撤销权行使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不适合行使撤销权的债务,例如没有担保的劳务债等,不能行使撤销权。债权行使撤销权必须在债务合同生效后、履行完毕之前进行。只要在此期间,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或实施不当处置财产的行为,且对债权构成危害,法律就允许债权人采取保全措施,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
关于撤销之诉的被告,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
撤销权制度应与整个市场规范化管理有机统一。对于撤销之诉的被告的确定,应当根据撤销之诉的性质、债务人的行为以及诉讼的性质综合考虑。这样能够确保审判人员在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同时,防止债权人滥用撤销权干预债务人的正常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