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29
合同的成立需要有双方或多方的订约主体。订约主体指的是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或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些权利和义务是根据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如果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合同达成的目的将无法实现。
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协商一致指的是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相同且没有分歧的意见。
合同的成立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如果合同只停留在要约阶段,没有经过承诺,那么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通过合同要约和对要约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
上述是合同的一般成立条件,实际上,由于合同的性质和内容不同,许多合同都具有其特有的成立要件。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适用、解释和研究合同法的依据和出发点。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体现为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彼此之间不存在服从与命令、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当事人必须平等地协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贯彻于合同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订约自由、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等。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立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本来是道德上的规则,但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它成为了法律准则。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设立权利和义务时遵循公平原则,并在履行合同、处理纠纷时按照公平原则行事。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平原则一样,本来是道德准则,但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它成为了法律准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时不滥用权利,不损害他方的合法利益,并要求在履行义务时不欺诈,严格遵守承诺。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是公序良俗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