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0-13
合同生效日期是指合同文本签署后具备法律效力的日期。虽然合同已经签署,但合同生效可能有一些条件。
根据当事人对合同效力的约定,合同可以附加生效期限。附加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生效。附加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
因此,一般合同以双方签字作为合同成立并生效的时间。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根据法律成立的合同,在成立时即生效。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合同,按照规定进行。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生效期限。附加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生效。附加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
因此,一般合同以双方签字作为合同成立并生效的时间。
合同有效期指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有效期是指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一般从合同生效之日开始,到合同终止之日结束。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作为劳动合同起始和终止的时间。该工作任务开始时即为劳动合同履行的起始时间,该工作任务完成时即为劳动合同履行的终止时间。这类劳动合同实质上也是一种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自成立时生效
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生效时间,一般认为合同从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以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当事人以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时,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合同在签订确认书时成立,成立之日即为生效时间。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但对合同生效有附加条件的限制,则以该附加条件达成时为合同生效时间。
2、合同终止时间
如果没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可以根据以下几类标准判断合同是否终止:
- 一般意义上的合同终止时间通常为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确实证明另一方无法履行或无法完整履行合同义务,或对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可随时解除合同。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过失或故意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另一方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 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可以终止合同。
一般合同有效期间与合同履行期间是一致的。只有在附加期限的合同中,即合同成立后义务人不需要立即履行义务,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需要履行义务时,才会产生有效期间长于履行期间的情况。履行期间不能晚于有效期间,因为如果晚于有效期间则无法约束义务人,义务人可以以合同失效为理由拒绝履行义务。
如果合同没有明确规定有效期,双方可以协商达成一致的有效期限。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应根据合同类型查询相关法律,看法律是否有明确规定。一般法律对特定合同在没有规定有效期的情况下会有明文规定,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如果法律也没有规定,那么根据不同合同类型的惯例确定有效期,即一般有效期为多长时间。
在经济合同中,如果有证据证明合同成立,对方违约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要求买方支付违约金。如果违约金不足以抵偿损失,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有效期的具体规定一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
根据我国合同法,合同自然终止包括法定无效、被撤销以及有效期届满等情况。根据合同有效期的文意理解,有效期届满意味着合同失去了任何效力,但合同法特别规定的除外。例如,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也就是说,在合同约定的有效期内,合同本应失效,但实际上仍然需要发挥其效力,例如合同中结算、清理条款的效力,以及保密条款等后续义务的效力,以及事后当事人根据合同内容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效力等。这些情况实际上与合同有效期的含义存在一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