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8-23
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若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往往难以从其外部判断,法律对此一般不主动干预。缺乏真实意思表示并不绝对导致合同一律无效。
合同的内容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即标的等,应合法。合同的目的应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内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等规避法律的事实。
合同必须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形式要件。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时,便成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合同无效:
采用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是法律所禁止的。对于以这种方式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其所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无效。
恶意串通是指行为人故意地与他人串通一气,目的在于坑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而自己获利。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无效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行为人故意以合同这种合法的形式达到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本身是并不违反法律,只是当事人要利用合同达到的目的,以及合同履行引起的后果违反法律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是无效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指订立合同的目的、合同活动以及履行合同的结果都违反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损国家主权,危及国家安全,违反社会秩序、公序良俗,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凡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进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无效的,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