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14
首先要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为合法企业或单位。在实践中存在私刻公章签订合同的情况,也有个别个人自行组织起来从事经营活动,但未办理工商登记或领取营业执照,仅以某“中心”、某“公司”的名义进行经营。此外,还需审查授权签约的个人是否具有签约权限。其次,要判断对方是否以超越经营范围的方式订立承揽合同。为此,应仔细审查对方提供的营业执照副本、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审查授权委托书的授权范围和期限。必要时,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查询相关档案。
第三,要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包括综合经济状况和综合商业形象。前者包括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生产经营能力等;后者包括商誉、商业道德等。
对于那些没有足够履约能力或难以查清履约能力的企业或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以促使其履行合同。担保设置应符合《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对方违约未能履行合同,应在有效期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关于担保的注意事项,将在本网站的另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
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合同条款,确保合同条款尽可能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或引起歧义的条款。有时,技术协议书和图纸也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应签字盖章。审查合同条款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专业知识,最好请律师代为审查。
在争议解决条款中约定,双方发生争议时由特定法院管辖,这也是一种防止欺诈行为的方法。